走出誤區:莫看模擬考分數 參考比例精準定位
志愿究竟怎么填?很多學生和家長往往習慣于用“一模”和“二模”的考試成績作為參考,從而擬定志愿填報的策略。對此,大學高考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明確指出,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
熊丙奇表示,模擬考的考分與高考本身并無直接關聯。相比考分,模擬考成績的排名則更具參考價值。因此,熊丙奇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志愿填報過程中使用“比例定位法”,即綜合參考考生所在區縣和所在學校的上線率、一本率、二本率,并結合考生在模擬考中的名次,確定考生所在的比例區段,以此作為志愿填報的依據。
“舉例來說,假設某個學校的一本率是30%,二本率是80%,而考生排在學校的前40%,那么這個考生就可以有一個相對精準的定位,志愿填報也就更具有方向性。”熊丙奇指出,如果沒有這些具體的比例,即使咨詢專家,也很難給出較明確的填報建議。
掌握梯度:沖一沖穩一穩 保一保守一守
上海高考引入平行志愿后,使得考生高分落榜的幾率大大減小。但是在填報過程中,仍應注意梯度的掌握。對此,熊丙奇給出了一個口訣:“A志愿沖一沖,B志愿穩一穩,C志愿保一保,D志愿守一守。”
熊丙奇解釋說,A志愿和B志愿所填報的學校,分數線應有9-10分的差距。假設A志愿學校的分數線在460分左右,B志愿就應該選擇分數線在450分左右的學校。而B志愿和C志愿之間,差距則應在7-8分左右;C志愿和D志愿之間則在5-6分。如此自上而下地填報志愿,梯度就自然形成了。熊丙奇提醒,梯度過小勢必導致風險增大。考生一旦未達到A志愿學校的分數線,極有可能連B志愿也“丟掉”。
而在具體填寫志愿的過程中,熊丙奇建議B志愿填寫考生正常發揮情況下可達到分數線的學校,而A志愿則可考慮“沖一沖”,填寫比正常發揮的考分高出10-15分左右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