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報,但是錄取可能性低。
首先,外省學校會根據報考學生本省的分數線為基準進行評估錄取,如果你低于本省的錄取線,那么外省學校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錄取的,倘若外省學校在你們省有招生計劃,但是沒有招滿學生,就可能會降分錄取。
比如,聯系你省招生考試院,說明你省的招生計劃不達標,他們愿意降低分數線,或者有的學生填報了自己的學校,但分數低一點,就可以打破錄取規則,這是補充記錄,但也屬于統一招生。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你沒有通過省規定的分數線,你將補考其他省份的學校,錄取的概率很低。
志愿填報是高考錄取之前的一個項目,是考生進入大學的一個必經項目,關系到廣大學子的命運。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專業的下面設置一個“專業服從調劑與否”欄目,究竟填報“服從”還是“不服從”,要求考生必須在學校與專業之間進行一次博弈。
當然,這里的基本前提一定不能忽略,即平行志愿的A、B、C、D四所院校之間一定要保持足夠的、合理的級差,從高到低,依次應該有5至8分的距離。級差的確定則應當以往年(最好是近三年來)各個院校及其內部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為依據,整理、分析出院校及專業的基本走勢,這是填報志愿必須要做的基本功。然后,再對照自己的成績或區域排名位次,做出適當的選擇。
不可以。
通常來說不可以報省外的二本學校。因為外省二本學校招生只會在本省的二本分數線上的學生中招生。省之間的二本線比較沒有意義,各個學校分省投放招生計劃,本省二本線達不到就不要指望能讀本科,只有在自己省的本科線達到了才有機會報考外省的二本。
所以不管在哪里考試都是要看所在省的分數線才行的。不管用戶報考本省還是外省,看的都是本省的投檔線和排名。中國的教育不允許跨界錄取的,如果允許的就不是以各省為單位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