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時投檔分不一定會低于正常志愿的投檔分。在每批次第一輪投檔錄取結束后,總會出現一些上線考生未被錄取和一些在本批次招生的高校未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于是,各省(區、市)級招生考試機構通過一定渠道向社會公布高校招生缺額計劃,并組織該批次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照缺額計劃再次填報本批次院校的志愿就是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再一次為考生錄取提供了機會,同時使高校的招生計劃得以順利完成。
現計劃缺額的原因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生源不足
高校在第一輪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不能完成招生計劃。
第二類:超退
高校第一輪投檔時生源充足,但出現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單科成績等不符合有關要求而被退檔的考生人數多于其調檔比例的超額數(超退),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計劃。比如一所大學招生計劃為100人,調檔比例為110%,進檔的考生則有110人。在錄取過程中,未滿足錄取條件的考生有15人,這就使該大學僅錄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計劃。
第三類:追加計劃
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該省(區、市)追加招生計劃。
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均為招生計劃未錄取滿額的高校,因為每年高考錄取的情況不同,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專業的名單也不盡相同。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這些高校和專業呈現出了一定的規律性,了解這些規律能夠幫助考生更好地填報征集志愿。
首先,辦學地理位置偏遠的、一些考生不熟悉的高校容易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之中。我國地域遼闊,兩千多所高等院校遍布各省(區、市),考生不可能全部了解,特別是對偏遠地區的一些高校甚至沒有聽過,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這些高校的報考人數低于招生計劃數,在正常錄取過程中未能錄取滿額而參加征集志愿。
其次,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學校。雖然有些學校的確是因為實力一般、考生的認可度較低而導致報考人數低于招生計劃從而需要通過征集志愿的方式完成招生計劃的。但從以上列舉可知,還有一部分高校出現缺額的原因是“超退”。往往出現“超退”情況的高校中不乏一些實力不錯、知名度較高的大學。如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就出現在四川省2014年理科本科第一批次征集志愿高校名單中,陜西省2014年理科本科第一批次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也有華北電力大學(保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實力比較強的大學。
再次,參加征集志愿高校的專業一般為學校的非優勢專業或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雖然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學校,但高校參加征集志愿的專業,卻大多為該校的非優勢、特色專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加四川省2014年理科第一批征集志愿的缺額專業為市場營銷、信息與計算科學、廣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和英語,江西省2014年文科一批次參加征集志愿的哈爾濱工程大學缺額的專業為法學、社會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這些專業都不是學校的傳統優勢、特色專業。此外,一些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也容易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之中,比如對性別有限制的專業、對單科成績有要求的專業以及對考生身體條件有要求的專業。在正常錄取時,報考這些專業的考生很可能因為沒有達到專業的要求而被高校退檔,造成專業缺額。比如參加四川省2014年理科提前批次征集志愿的大連海事大學的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方向)、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只招男生,在該校的《招生章程》中這三個專業對考生的身高和視力均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