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共有32所二本大學,名單分別為中國醫科大學、沈陽農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連工業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沈陽建筑大學、沈陽師范大學、錦州醫科大學、大連交通大學等,具體完整二本院校名單見下表。
排名 | 院校名稱 | 類型 | 所在地 | 批次 |
---|---|---|---|---|
1 | 遼寧大學 | 綜合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 | 東北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3 | 中國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4 | 大連大學 | 綜合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5 | 沈陽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6 | 遼寧師范大學 | 師范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7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8 | 沈陽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9 | 大連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0 | 大連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1 | 沈陽藥科大學 | 醫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2 | 沈陽建筑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3 | 沈陽師范大學 | 師范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4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5 | 大連交通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6 | 渤海大學 | 綜合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7 | 遼寧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8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醫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19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0 | 大連海洋大學 | 農林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1 | 遼寧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2 | 沈陽化工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3 | 沈陽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4 | 大連民族大學 | 民族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5 | 沈陽大學 | 綜合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6 | 錦州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7 | 沈陽工程學院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8 | 沈陽醫學院 | 醫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29 | 遼東學院 | 綜合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30 | 鞍山師范學院 | 師范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31 | 遼寧科技學院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32 | 營口理工學院 | 理工類 | 遼寧 | 本科二批 |
沈陽工程學院是200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沈陽電力高等?茖W校(始建于1952年)與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組建的省屬本科高校,是遼寧省內唯一一所以能源電力為主干學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學校以工為主,工、管、經、法多學科協調發展,由遼寧省人民政府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共建。
建校七十余年來,學校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展,砥礪奮斗,自強不息,不斷凝聚發展力量,秉承“明德致知、精工博學”的校訓精神,堅持“服務電力、服務遼寧,工程教育、應用為本,產教融合、卓爾不群”的辦學理念,大力弘揚用雷鋒精神立德樹人,以提高質量、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轉型發展為路徑,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先后培養了十余萬畢業生,為國家建設、東北振興、遼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是“遼寧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示范高校”,近五年來始終保持95%以上的較高就業率,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獲評“2015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薄ⅰ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薄⑹着叭↑h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摻▎挝、“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高!。
沈陽工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創建于1999年。學校位于沈陽、撫順兩市接壤地帶的國家改革創新示范區——沈撫新區,校園北依渾河,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積1680畝,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和留學生17000余人。設有12個教學單位,在48個本科專業和11個高職?茖I招生。圖書館建筑面積2.57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147.6萬冊、電子圖書141萬冊。構建了統一身份認證,多平臺集成的智慧校園平臺。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建設最好的應用技術大學”作為發展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和“依法治校、專家治學、全員育人、特色發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揚“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學院精神;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實施“協同育人、工學交替、理實融合、學用一體”的育人模式,構建了“滿足學生就業、升學、個性化發展”的分類培養、分級教學的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作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懂專業、技能強、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建校以來,已為國家輸送了五萬余名畢業生。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