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高考知識 > 正文

武昌起義的意義是什么

更新:2023-09-16 11:38:47 高考升學網

一、武昌起義的意義

(1)敲響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喪鐘。

革命軍攻克總督府,占領武昌,消滅清軍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國腹心地區打開一個缺口,成為對清王朝發動總攻擊的突破口。

并在全國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擊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結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

(2)吹響了共和國誕生的號角。

武昌起義創建了湖北軍政府,成為共和政權的雛型,并引發各省響應。不到兩個月就誕生了中華民國,建立了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勝利。

二、武昌起義簡介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后,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于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武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后,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并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三、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

1、各地革命黨人在極短時間內紛紛舉行起義響應武漢光復是其取得勝利的主導客觀因素。

武昌起義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推動了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的迅猛發展。散布在各地的革命黨人紛紛發動新軍與會黨起義響應,各地群眾自發性起義也風起云涌激蕩中華大地。

革命在全國各地的積極策動響應促進了革命形勢的發展,大大分散了清政府鎮壓革命的力量,使得處于風尖浪口的武漢有了一個相對有利的政治軍事環境。

設若沒有這些短期內風起云涌般的起義,清政府是完全有能力全國軍隊,開赴武漢鎮壓起義軍,以當時武漢三鎮之新軍起義力量,是根本無力取勝的。

2、立憲黨人、舊官僚等人在武昌起義后采取的墻倒眾人推的態度是起義勝利的重要條件。

立憲派與部分舊官僚是主張實行立憲的,他們不想革命,也不希望革命的發生。但是,第一,在新政和立憲中有所轉變并具有一定能量的他們,急切希望在全國政治上有發言權。

在政府中有他們的一席之地。第二,他們雖然不革命,但對滿族貴族壟斷政權核心的狀況不滿,就是說,他們也有反滿情緒,雖然這種情緒遠遠不能與革命派相比。

他們尤其不滿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去世以后少壯親貴把持政權的局面,他們不相信這些紈绔子弟能夠帶領國家走出危機,走向富強。能夠完成這樣的艱難任務的,只有他們自己。

清政府中的當權者們不會意識到這些既沒有槍也沒有炮的立憲派人士能夠對清王朝的生存造成威脅。所以,當清政府不肯立即開國會之時,當皇族內閣成立之時。

立憲派對清政府的有限支持也就宣告終結了。立憲派離心傾向的加劇以及最后對清政府的絕望帶來了嚴重的后果。武昌起義爆發后,由于立憲派加入革命陣營,使革命的進程大大加快了。

立憲派人在地方上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但是對民眾的,也包括對相當多的地方官員。武昌首義后,北京人心浮動。

清政府中一些官員即采取將家屬走避天津租界的辦法,甚至當時裕隆太后還有出走熱河的準備,一些手握重兵的將領也舉棋不定乃至坐視清廷崩潰。

最新圖文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

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 最新国产亚洲精品免费va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