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460 | 24954 |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455 | 480 | 24124 | 6487 |
河北省 | 本一批 | 521 | 559 | 70866 | 15018 |
遼寧省 | 本科批 | 492 | 549 | 48832 | 9832 |
江西省 | 本一批 | 536 | 566 | 32324 | 7468 |
山東省 | 本科批 | 505 | 541 | 105289 | 24936 |
河南省 | 本一批 | 504 | 539 | 104489 | 20442 |
廣東省 | 本科批 | 477 | 539 | 97761 | 25243 |
海南省 | 本一批 | 596 | 653 | 10268 | 2852 |
重慶市 | 本一批 | 557 | 557 | 24844 | 6874 |
四川省 | 本一批 | 554 | 545 | 71042 | 15679 |
貴州省 | 本一批 | 478 | 542 | 40445 | 9784 |
甘肅省 | 本一批 | 495 | 536 | 25084 | 4899 |
陜西省 | 本二批 | 375 | 512 | 124325 | 16459 |
云南省 | 本二批 | 492 | 487 | 54527 | 38870 |
四川省 | 本二批 | 538 | 86749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本二批 | 455 | 489 | 63110 | 16017 |
湖南省 | 本二批 | 452 | 546 | 99690 | 18556 |
湖北省 | 本二批 | 473 | 524 | 71807 | 17087 |
河南省 | 本二批 | 396 | 265263 | ||
安徽省 | 本二批 | 435 | 543 | 142435 | 23399 |
江蘇省 | 本二批 | 327 | 277 | 114111 | 51679 |
黑龍江省 | 本二批 | 397 | 480 | 64311 | 10311 |
吉林省 | 本二批 | 450 | 476 | 37670 | 10701 |
山西省 | 本二批 | 432 | 518 | 85954 | 11661 |
河北省 | 本二批 | 477 | 543 | 111037 | 21201 |
西華師范大學是四川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創建于1946年,發軔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國立東北大學。抗戰初期,東北大學內遷至四川省三臺縣辦學。抗戰勝利后,東北大學遷回沈陽,在川北三十六縣十鹽場及各界有識之士支持下,部分東北大學的川籍師生在三臺原校址創建了私立川北農工學院。1949年私立川北農工學院與著名墨學專家伍非百先生創立的西山書院合并組建私立川北大學。1950年學校遷至南充市,與川北文學院合并組建公立川北大學。1952年學校合并川東教育學院(原鄉村建設學院)、四川大學和華西大學部分專業組建四川師范學院。1956年學校一分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為南充師范專科學校。1958年學校升格為南充師范學院。1989年學校恢復“四川師范學院”校名。2003年學校更名為“西華師范大學”。經過70余年的發展,學校積淀形成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訓,“鑄魂勵教、陶冶化育”的育人理念,“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名校”的辦學理念和“從嚴治校、嚴謹治學、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校園精神。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成果豐碩的綜合性大學,是四川省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基地、在職教師培訓基地、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被譽為“讀書的好地方、選才的好去處”。
學校是一所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現有75個本科專業,有文學、歷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學科實力和優勢突出,生態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天文學、中國史等學科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生態學與生態治理學科領域、政治學與社會治理學科群納入四川省一流學科建設。學校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學科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擁有省級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3個,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3個。建有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中心西南分中心、國家林業局竹資源培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熊貓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四川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區域文化研究中心、落下閎研究中心、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建有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川北歷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川東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科普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擁有四川省組織修復材料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省級大學科技園和生態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研究院等科技轉化與社會服務科研機構。
學校先后匯聚了一大批名師大家。著名墨學專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學專家鄭臨川、周虛白、傅平驤,哲學專家李耀仙,國際公認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胡錦矗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發展積淀了濃厚的學術底蘊。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500余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教師1000余人,具有博士、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1600余人。現有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四川省“”、四川省“天府”、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和后備人選、四川省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等各級各類優秀人才98人;有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6人;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碩士研究生33000余人。“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級“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398項、省級672項:其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1項、國家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劃1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項、國家級“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教材各1部、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92項;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60項,獲得國家級、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77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70余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近30萬,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奮工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二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542項,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代南部縣衙檔案整理與研究”、“5-11世紀中國文學寫本整理、編年與綜合研究”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國家級項目202項,省部級項目307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787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814篇(52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數據庫,多篇論文入選ESI“熱點論文榜”),CSSCI、CSCD來源期刊論文1131篇;出版學術專著297部,2項科研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合作),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其中1項為合作)、三等獎3項,貴州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1項(合作);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2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其中1項為合作)、三等獎38項(其中1項為合作);國家發明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69項。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