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醫藥大學屬于一本大學,該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是我國較早開辦中醫本科教育和最早開辦中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優秀學校。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483 | 6281 | ||
遼寧省 | 本科批 | 553 | 9047 | ||
江蘇省 | 本一批 | 339 | 17594 | ||
山東省 | 本科批 | 559 | 14411 | ||
河南省 | 本一批 | 556 | 12293 | ||
湖北省 | 本一批 | 551 | 9653 | ||
湖南省 | 本一批 | 582 | 6136 | ||
廣東省 | 本科批 | 542 | 23229 | ||
海南省 | 本一批 | 666 | 2312 | ||
青海省 | 本一批 | 519 | 959 |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本二批 | 532 | 3168 | ||
甘肅省 | 本二批 | 523 | 7003 | ||
陜西省 | 本二批 | 514 | 15852 | ||
云南省 | 本二批 | 559 | 10050 | ||
貴州省 | 本二批 | 531 | 12407 | ||
四川省 | 本二批 | 538 | 18929 | ||
重慶市 | 本二批 | 512 | 18517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本二批 | 508 | 11575 | ||
湖南省 | 本二批 | 554 | 15073 | ||
湖北省 | 本二批 | 529 | 15593 | ||
江西省 | 本二批 | 557 | 10146 | ||
福建省 | 本二批 | 543 | 8581 | ||
安徽省 | 本二批 | 551 | 18624 | ||
黑龍江省 | 本二批 | 499 | 7818 | ||
吉林省 | 本二批 | 521 | 5397 | ||
內蒙古自治區 | 本二批 | 500 | 9902 | ||
山西省 | 本二批 | 530 | 8339 | ||
河北省 | 本二批 | 555 | 16427 |
湖北是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鄉。湖北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2003年,原湖北中醫學院與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醫學院,2010年3月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學校是我國較早開辦中醫本科教育和最早開辦中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優秀學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高校,湖北省首批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省屬高校;還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于江城武漢,占地總面積1610畝,建筑總面積51萬平方米。曇華林校區歷史人文底蘊濃厚,古樸典雅,書香氤氳;黃家湖校區現代化功能齊全,大氣磅礴,秀美莊嚴。學校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1.8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52.9萬冊、電子圖書414.2萬冊。學校現有教職工1185人,其中專任教師720人,專業技術人員918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412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6萬余人,其中本科生14882人。在六十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弘揚“求真求實 精勤博極”的時珍精神,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科學與人文相融”為辦學理念,秉承“勤奮求實 發掘創新”校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迄今共培養近十萬名畢業生,涌現了一批包括歐亞科學院院士、973中藥項目首席科學家,在內的知名校友。
學校辦學層次齊全,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生教育;辦學類型較為豐富,涵蓋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學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等。學校現有31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經濟學7個學科門類。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學校現有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優勢學科,1個省級重點特色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優勢學科群;建有5個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2個省級重點專科。擁有3個教育部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擁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學校建有1個中藥資源與中藥復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湖北省中藥資源與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3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道地藥材與創新中藥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基地,1個針灸治未病國際合作基地,2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及其他13個省級、武漢市科研平臺。學校是全國十大國家級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藥防治肝病基地”、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重點培育聯盟;湖北省中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道地藥材與創新中藥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基地的依托建設單位”。學校也是全國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和研究中心、全國中醫醫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
學校擁有李今庸教授、梅國強教授等國醫大師;擁有以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學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為代表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8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人;湖北中醫大師10人;湖北名師1人;湖北省首屆醫學領軍人才1人;湖北中醫名師20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醫6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5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4人;武漢中醫大師4人;武漢中醫名師4人;武漢中青年中醫名醫4人。
學校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是全國第一批有條件接受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享有對港、澳、臺地區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資格,涵蓋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多個層次;在校港澳臺生及留學生規模位居湖北省省屬高校前列;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7所高校、學術團體、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與北美相關大學聯合建有中醫藥高等院校教學與管理人員對外交流基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有“一帶一路”國家級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中(中國)馬(馬來西亞)中醫藥中心”。
近年來,學校在教學、科研、人才隊伍、學科建設、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學校連續兩屆榮膺全國文明單位,連續七屆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順利通過教育部中醫學專業認證和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參與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學校進入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中醫學入選“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學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高校”、“湖北省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綜合治理優勝單位”等榮譽稱號。
六十載躬耕樹蕙,弦歌不輟;新甲子奮進跨越,再續華章。新甲子,新征程。學校將以更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更強的擔當,繼續扎根荊楚大地,面向行業,輻射全國,聚焦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目標,著力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加快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步伐,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等方面積極作出新貢獻。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