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 姓名 | 崗位名稱 | 工作職責 | 辦公地點 | 聯系電話 |
郭建忠 | 處長 | 全面主持教務處工作 | 行政樓-330 | 63743901(9299901) | |
蔡細平 | 副處長 | 分管教務管理工作 | 行政樓-331 | 63740328(9298328) | |
代向陽 | 副處長 | 分管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和教師教學發展工作 | 行政樓-331 | 63740358(9296358) | |
吳鵬 | 副處長 | 分管實踐教學、教學研究與建設工作 | 行政樓-329 | 61087358(9297358) | |
協同育人科 | 王曉霞 | 主管 | 負責校地、校校、校企、校所、國際合作協同育人過程中本科教學相關管理工作;對外聯絡、接待;印章管理、文件收發與管理歸檔;處內計劃、通知、報給、總結起草;處內資產管理;處內報銷與財務管理;兼管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處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行政樓-334 | 63748780(9298780) |
教學研究與建設科 | 汪翠翠 | 主管 | 負責審定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本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含在線開發課程)、教材建設;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研究的規劃、立項與成果評審工作等;完成處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行政樓-329 | 63730964(9293964) |
吳美芳 | 職員 | 負責教學改革、團隊、教材等項目的建設與培育;教學成果培育與遴選;協助制訂教學項目建設規劃與成果評價標準;完成處領導和主管委托、交辦的其他工作。 | |||
實踐教學科 | 潘俊杰 | 主管 | 負責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踐教學標準和規章制度制定、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實施、實踐教學基地管理、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管理等;完成處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行政樓-329 | 63740821(9290821) |
教務管理科 | 陳平鋒 | 主管 | 主持教務管理科工作。負責教務數據處理的統籌工作;負責教務運行辦公室每年度的經費預算;負責教務系統教室信息庫管理;負責各學院班級的維護以及與年度專業、培養方案的綁定;負責調、停課管理;負責教室、學生和教師時間沖突的協調工作;負責學校公共教室管理和調度;負責教學運行管理,網上選課,重補修管理、公用教室的規劃與調配、教師調停課管理、學費學分核查、工作量管理等;教務管理規章制度的修制訂;教務管理系統的日常維護和升級等;完成處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行政樓-425 | 63740820(9290820) |
馮祖琴 | 職員 | 協助主管做好教務管理科的管理工作。負責對專業方向分流進行審核;負責國內交換生管理工作;負責課程免修的審核;負責校外學分認定的審核;負責課程頂替的審核;負責學校校歷的編制、送印及發放;負責學院間工作量結算計算與統計工作;負責新教務秘書培訓工作的整體安排與協調;完成處領導和主管委托、交辦的其他工作。 | 63740308(9298308) | ||
徐娟 | 職員 | 負責普通本科學生學籍和學歷、學位管理和電子注冊;完成處領導和主管委托、交辦的其他工作。 | 61065170(9295170) | ||
管莉菠 | 職員 | 負責校內考試和國家、省級考試(如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等),以及考風建設;負責成績管理工作;完成處領導和主管委托、交辦的其他工作。 | 63732725(9292725) | ||
郭渭芳 | 職員 | 負責人才培養方案分學期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學任務落實、排課;完成處領導和主管委托、交辦的其他工作。 | 63743905(9299905) | ||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 陸文冕 | 主管 | 負責教師教學發展整體規劃、制度及其工作方案制定;組織教師的教學培訓與示范、教學交流、教學咨詢、教學服務與支持;青年教師助講培養工作;優質教學教師-教壇新秀-教學名師的培育與評選;完成處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行政樓-334 | 63741735(9291735) |
黃陳躍 | 職員 | 協助開展中心日常工作;教師教學技能比賽;開展求真講會;做好網站的維護更新工作;完成處領導和主管委托、交辦的其他工作。 | |||
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 | 卓慶卿 | 主管 | 負責評估中心日常工作,包括教學數據上報、省屬本科院校教學業績考核、各類教學考核標準制訂、教學評估安排等;完成處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行政樓-333 | 63743908(9299908) |
金劍鋒 | 職員 | 負責日常教學檢查、教學業績考核、學生教學評價、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聯系教學督導組等;完成處領導和主管委托、交辦的其他工作。 |
浙江農林大學位于杭州市臨安區、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學校創建于1958年,時稱天目林學院,1966年改名為浙江林學院,2010年更名為浙江農林大學。經過60年的建設,學校已發展成為以農林、生物、環境學科為特色,涵蓋八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建立了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和學位授權體系。
學校現有東湖、衣錦、諸暨3個校區,占地面積32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90余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22億元。設有16個學院(部)和1個獨立學院,64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新工科項目1個,國家卓越農林教育人才培養計劃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12個,省級優勢專業7個,省級特色(含新興特色)專業9個;現有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3個,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9個,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學科與重點培育學科5個;ESI學科領域全球前1%學科3個;擁有林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項;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8個。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文化傳播基地、國家“111計劃”引智基地等國家級平臺5個,省部級創新平臺28個。
學校面向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9900人(含暨陽學院),研究生2400余人,留學生835人,農民大學生、繼續教育學生8900余人。學校現有教職工21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300人,高級職稱70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級專家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領軍人才1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4人,“長江青年學者”1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科院“”2人、全國林業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1個,省“”6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省高等學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省教學名師4人、省“151人才”重點和第一層次18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7人,省級創新團隊13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2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5人。
長期以來,學校始終秉持“求真、敬業”的校訓,弘揚“堅韌不拔、不斷超越”的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具有“肯干、實干、能干”品質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擁有國家級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23門,建有浙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及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近五年,本科生在全國性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1800余項。學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涌現出“全國就業創業先進個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一批優秀學生典型。
學校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0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先后與浙江、福建、江西、江蘇、安徽、貴州等省的50多個縣市區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推廣與社會服務,學校連續3次被評為浙江省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連續12次被評為浙江省科技特派員先進派出單位,2009年被評為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獲批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2014年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干果科技特派員團隊被中宣部列為“最美科技人員”。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英國、美國、加拿大、芬蘭、日本、澳大利亞等23個國家(地區)的80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展學術交流、聯合辦學、科學研究等活動,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聯合培養人才,國際影響力逐步提高。
學校重視生態文化建設,“兩園(校園、植物園)合一”的現代化生態校園被譽為“浙江省高校校園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一個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單位授予“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