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只有1個校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外東十陵鎮,該校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成都市重點建設大學,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高校。
成都大學1978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成都市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擁有百年歷史的三級甲等綜合附屬醫院,國家級抗生素研發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學校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后實踐基地。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建校40年來,學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緊隨國家及區域特別是成都重大發展戰略,銳意改革,快速發展。秉承“自愛、自修、自尊、自強”的成大校訓,“求真務實、自強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風,“學會學習、讀懂生活”的成大學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審美、創新三位一體”的大學文化,圍繞高水平城市型綜合大學辦學定位,實施“人才戰略、特色戰略和國際化戰略”三大發展戰略,著力“校城融合、開放協同、區域應用”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已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十五余萬各類人才。
區位條件 學校位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國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鏈接點,發展區位條件優勢明顯。學校毗鄰3萬余畝青龍湖濕地公園,環境優美,地鐵4號線設成都大學站,交通便利。學校校舍建筑面積76.5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43.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億元,圖書館紙質圖書總量220余萬冊。擁有三甲綜合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和成大附中、附小、附幼。體育場館設施先進,功能完備。正在建設4.5萬平方米的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附屬小學以及近20萬平米的中國—東盟藝術學院新園區和新華三IT學院。
學科專業 學校圍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核心素養、科技發展、產業進步需求,科學規劃設置學科專業,不斷促進學科專業間融合。目前設立藝術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工學、醫學、理學、農學10個學科門類,59個本科專業,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類別)9個,二級學科(領域)24個,建有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師資隊伍 學校以“四有”教師為標準,持續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完善教師管理和發展機制,弘揚高尚師德,持續激發教師專業發展活力。現有專任教師1200余人,其中正高職稱182人,副高職稱430人,博士408人。學校名譽校長為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樊代明院士,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專家10余人。有中國高被引學者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其后備人選34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3人,四川省“”專家8人。特聘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十位高端人才為名譽院長,特聘新西蘭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3人,特聘國家千人專家、專家、博導/教授30余人,特聘高端外國專家30余人,特聘研究員(副研究員)70余人。
人才培養 學校圍繞適應在新技術環繞下成長起來的21世紀學習者需求,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加大教學改革,建設更加開放靈活課程體系和學習支持體系,不斷推動從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和支撐學生朝著廣泛、深入、艱巨的學習目標邁進。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1930人,在校研究生近900人,留學生近600人。學校生源質量不斷提升,11個專業在四川省本科一批次招生。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中國教育專業認證,有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計劃試點專業7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8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81項;有省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計劃試點專業、應用型示范專業25個,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0門,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教學團隊4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75項。近兩屆獲得四川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近五年,學生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661項,省級1072項。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5%以上,連續獲評“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建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張瀾學院,創新創業學院是全國首批“斯坦福創新創業課程實驗中心”,獲批國家眾創空間。學校位列2018中國公辦高校創業競爭力排行榜第115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大學錄取結果查詢什么時候出來,附查詢時間網址入口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