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有5個校區,分別為大學城校區、東風路校區、龍洞校區、沙河校區、番禺校區,大學城校區地址為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外環西路100號、東風路校區地址為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729號、龍洞校區地址為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鎮龍洞迎龍路161號、沙河校區地址為廣州天河區先烈東路131號、番禺校區地址為祈福酒店斜對面。
廣東工業大學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于1995年6月合并組建而成。學校已有60年的辦學歷史,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在中國南方名城廣州,地理位置優越,校園占地總面積3066.67畝,擁有大學城、東風路、龍洞等多個校區。大學城校區突出工科特色,多個學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創設多個協同創新平臺。東風路校區突出藝術創意和社工服務氛圍的營造,建有設計創意園和成果展示館。龍洞校區突出管理學與理學氛圍的營造,打造環境優美、恬靜怡人的花園式校園。
目前,學校共設有20個學院、4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省攀峰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省優勢重點學科一級學科、5個省特色重點學科二級學科、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工程(17個領域)、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會計、翻譯、社會工作、金融、藝術8種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同時具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現有85個本科專業,自2014年起,所有本科專業均在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一批本科錄取批次招生。機械、信息、材料、化工四個學科為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2015年學校整體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與高水平理工大學建設行列。目前已有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學已進入3.3‰。
學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集聚海內外創新人才,多模式構建創新平臺,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人才”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新行動計劃、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計劃、研究生優質生源“千苗計劃”、強師工程等重大戰略。近年來,學校在師資隊伍、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先后推出“”“青年”“培英育才計劃”“教師出國研修計劃”等,師資力量不斷增強。學校有職稱自主評審權,現有專任教師2000多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00多人,副高級職稱約700人。目前,學校擁有全職院士、“”、國家“杰青”、國家“優青”、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國家級人才80人次,擁有珠江學者、青年珠江學者、省杰青等省級人才99人次,同時還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已組建并入選廣東省“創新團隊”9個。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6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層次的成人學歷教育學生、港澳臺生和外國留學生,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堅持科研工作頂天立地,倡導與產業深度融合,科研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學校建設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發改委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及其他省級科研平臺70余個。2017年,學校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數2166件,位列全國高校第八位。2018年,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突破154項,位列全國高校第六十位。近五年,學校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8項、中國專利優秀獎4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
此外,學校還與地方政府和工業界聯合建立了“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佛山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惠州廣工大物聯網協同創新研究院”“云浮創新設計中心”“東源廣工大現代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等多個跨學科協同創新平臺,推動廣東國防科技工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落地,前期投入6億元資助中心建設。目前學校正努力在高端裝備、IC設計、工業設計、先進材料、環境生態、生物制藥、軟物質等多個領域構建高水平研發平臺,促進產學研和協同創新取得實質性成果。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