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有3個校區,分別為合肥學院北校區、東校區、南校區,北校區地址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373號、東校區地址為合肥市包河區寧國路211號、南校區地址為合肥市蜀山區合肥學院南艷湖校區錦繡大道158號。
合肥學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誕生,開放中成長,創新中發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創辦于1980年的合肥聯合大學。創始校長楊承宗是伊萊娜·約里奧-居里夫人的博士生,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建校伊始,就提出“適當收費、不包分配、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后勤社會化”的辦學模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學校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崗村”。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原合肥聯合大學和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校合并組建合肥學院。
合肥學院成立之初,就率先提出“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經驗,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關鍵要素,進行系統改革和實踐,構建起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區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2009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填補了安徽省屬高校該項空白,校黨委書記蔡敬民受到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15年獲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2016年聯合德國大陸集團、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設計“雙元制”高等教育專業,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2018年再次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201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五年,學生獲省級以上獎2906項,其中國家獎1021項。如紅點獎2項,葡萄牙2016RoboCup公開賽冠軍,第20、21屆RoboCup機器人足球世界杯第7、第6名,第十屆“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全國總決賽特等獎(第一名)等。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位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高校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畢業生近70%在皖就業,近56%在肥就業,被譽為“工程師培養的搖籃”。2018年,學校整體進入第一批次招生,文、理科投檔最低分分別高出一本控制線14分、15分。
學校與中外企業、政府合作建立了合肥學院水環境及污染控制院士專家工作站、功能性離子液體動力電池電解液院士工作站、中德工業4.0促進中心、巢湖研究院等41個高水平產學研合作平臺,加強科技創新與服務。緊扣“應用型”辦學定位,大力倡導應用技術研究,與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學大學和德國博戈公司開展“無人工廠”探索、與德國西韋德集團共建“建筑及材料研發中心”、與德國畢克化學開展合作等,顯著提升了學校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聚焦區域文化研究與傳承,共建“環巢湖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淮軍與劉銘傳研究中心”等,承辦“海峽兩岸(合肥)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學術研討會”,編撰《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叢書》《合肥文化十講》等,人文社科應用性成果數量一直位列全省高校前茅。
學校國際化辦學歷史悠久,1985年,安徽省和德國下薩克森州簽訂共建合肥聯合大學協議,成為德方在中國重點援建的兩所示范性應用型高校之一。目前,學校同德、韓、日、美、意、西、奧、英、俄等國及臺灣地區68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有3個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10個中外合作培養專業,共有4100多名學生赴國外留學,2000余名德國、韓國、俄羅斯、柬埔寨、尼泊爾、老撾學生來校學習、實習。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