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王牌專業排名有電子對抗指揮與工程、艦船動力工程、核動力工程、軍用水聲工程、艦船消磁工程等,具體專業名單請參考以下表格。
特色專業:電子對抗指揮與工程、艦船動力工程、核動力工程、軍用水聲工程、艦船消磁工程等
國家精品課程(3門):大學物理(康穎)、內燃機(歐陽光耀)、艦船動力裝置原理(曾凡明)
軍隊院校優質課程(4門):大學物理(康穎)、內燃機(歐陽光耀)、艦船物理場(林春生)、艦船動力裝置原理(曾凡明)
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第二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1個):電力系統電磁兼容創新研究群體(馬偉明、2005年)
(一)歷史沿革
海軍工程大學前身是經毛主席親自批準,于1949年11月建立的大連海軍學校機械系,首任校長是時任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大將。1954年開始獨立辦學,更名為海軍機械學校,是建國后第一所正規的海軍軍事高等院校。1960年組建海軍工程學院,1961年接收原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部分專業,1963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69年從大連搬遷到武漢,1999年與原海軍電子工程學院合并組建海軍工程大學,被確定為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2017年7月,經習主席親自批準,新調整組建的海軍工程大學成立,2018年被確定為全軍重點建設院校。
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與任職培訓相結合。海軍第一個本科專業、第一個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全國重點學科均出自學校。學校是一所多學科、多層次、工程與管理、技術與指揮相結合的海軍高等學府,是全軍著名的多兵種專業類高等教育院校,是軍隊重要的教學科研基地。
學校下轄多個校區,武漢市硚口區為校本部,是主要的教學訓練和科研場所;武漢市江夏區藏龍島校區,是科研試驗場所;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湖校區,是軍事基礎訓練、海軍職業素養培養和部分科研試驗場所;湖北省紅安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是主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和野外綜合訓練場地。
(二)學科專業
經過七十多年的建設,學校形成了以工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軍事學多門類協調發展的綜合化學科環境。目前,學校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實驗)中心。作為軍隊重點建設院校,學校擁有6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專業、6個軍隊重點實驗室,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一級學科、5個碩士一級學科學術學位授權點和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開設34個本科專業,覆蓋了海軍絕大部分專業領域。電氣工程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10%,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30%。可比性辦學指標躋身軍內領先行列,部分達到國家“雙一流”高校水平。
學校以建設世界一流海軍院校,培育一流軍事人才為目標,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嚴謹、求實、拼搏、創新”的校風。學校承擔海軍31.5%本科和41.5%研究生教育培養任務,為海軍培養了10萬余名高素質軍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國將軍和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海軍軍官的搖籃”。近年來,學校有7篇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論文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101篇論文被評為全軍、海軍、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學校先后被評為軍隊“2110工程”整體條件建設先進院校、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院校、科學發展觀教學先進院校和全國綠化模范單位,被軍隊列為“雙重”整體條件重點建設院校。
(三)師資隊伍
學校堅持以教員為辦學之本,尊師重教,民主開放,激勵創新,擁有一支以院士名師為龍頭、學科帶頭人為中堅、優秀中青年骨干為基礎,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政治、軍事、業務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共500余人,占全校教員總數近40%,其中90%以上具有碩士以上學歷,50%以上具有博士學歷。在這支人才薈萃的師資隊伍里,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中央委員、八一勛章獲得者馬偉明教授,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何琳教授,有特聘王東教授,有“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肖飛教授,有中共十九大代表、被國家人社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的魯軍勇研究員,有“全國模范教師”陳少昌教授,有“全國三八紅旗手”張曉研究員,有國家第三批“”入選者龔耘教授,有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擁政愛民模范、一等功榮立者官東。近60人次被評為全國、全軍優秀教師。“電力系統電磁兼容創新研究群體”入選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電力集成創新團隊”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團隊獎,艦艇降噪、裝備保障等專業團隊獲得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等榮譽稱號。
物化生最好的專業排名
時間:2024-05-22 16:0:16醫學類專科最吃香的十
時間:2024-05-13 17:0:11高考就業前景最好的
時間:2024-06-03 08:0:05十大坑專業排行榜
時間:2024-06-03 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