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守“以工為主、應用型、地方性”辦學定位,打好“地方牌”、“工程牌”、“基層牌”,緊扣福建省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構建以服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建筑業、現代交通運輸為重點的八大專業集群,成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高校。現有各類國家級教學實踐平臺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電子信息與電氣技術實驗中心”入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入選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6年)。城市規劃(即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類(工程管理專業、工程造價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通過住建部土建類專業評估認證。2012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10項。參與國家863重大課題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項目54項;主持福建省科研重大(重點)專項83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和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項,其中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獲得授權專利548項,其中發明專利163項。
近五年來,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賽事上獲國際級獎55項、國家級獎949項,省級獎1283項,無人機創新設計、方程式賽車等項目成績斐然;在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陽光組)中,校男子籃球隊是唯一一支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總決賽八強的隊伍,獲2015賽季亞軍、2016賽季冠軍、2017賽季第五名。校學生管樂團獲得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二等獎。畢業生深受歡迎,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初次簽約率保持在80%以上,穩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2017年以來,學校積極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加強面向產業前沿的教學科研平臺建設。獲批省經信委“福建省智能裝備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省科技廳“福建省大數據挖掘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省發改委首批建設數字福建物聯網領域重點實驗室“數字福建工業制造物聯網實驗室”、“福建省精確成型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和“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等。同時,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著力推進與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開設現代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和建筑行業工程師實驗班,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建筑現代化產業學院、智慧水務產業學院。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與英國華威大學,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新澤西理工大學、北亞利桑那大學、鮑爾州立大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技術大學,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馬來亞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與經濟大學,捷克奧斯特拉瓦技術大學等境外優質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是國家留學基金委簽約項目單位,2012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與臺灣云林科技大學、逢甲大學等多所臺灣地區高校開展閩臺合作交流。
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辦學歷史,不懈的創新追求是福建工程學院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十三五”期間學校確立了建成高水平示范性應用型大學、更名為“大學”、推進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培育單位建設“三大目標”。學校將堅持以,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堅定不移推進內涵發展,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7 | 503 | 456 | 444 | 441 441 | 一批 |
2016 | -- | 484 | -- | 465 465 | 一批 |
2015 | 599 | 549 | -- | 525 525 | 一批 |
2014 | -- | 540 | -- | 506 506 | 一批 |
2013 | 569 | 534 | -- | 501 501 | 一批 |
集美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1 10:0:19福建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0:0:12集美大學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11 09:0:58福建師范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