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學校2022年度國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部署會在舜耕會堂舉行。會議邀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乃安研究員、合肥工業大學趙吉文教授,分別做了專題輔導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袁亮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明東主持會議。
袁亮院士系統分析了學校近年來國家基金申報與獲批情況,充分肯定近年國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項目申報成績,量化對比了學校與煤炭行業高校存在的差距,進一步闡釋了國家基金項目對學校“雙一流”創建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學校發展正處于提質增效的全面轉型期、升級跨越的積勢蓄能期,要緊緊圍繞高峰學科建設,積極構筑以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為龍頭的創新群,持續鍛造礦山智能制造、職業安全健康等創新特色,聚焦人才、團隊、平臺、項目、成果等多維元素,大力推進“四個融入”發展戰略實施,深入推進理工醫融合、醫教研協同,著力打造“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工程應用-成果轉化”全鏈條、全過程科研體系,努力形成“大支撐、大智庫、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大人才”的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有力促進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和產業鏈等多鏈協同;要打好培育、揭榜、產業牌,全面激發師生科研興趣和積極性,逐步營造科研創新良好氛圍。袁亮強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是“基本盤”,學科交叉融合是“助燃劑”,開放創新轉化是“制高點”。學校相關部門要發揮好科研助推作用、作出科研責任擔當、實現科研成果躍升。袁亮還解讀了學校出臺的高層次人才培育與國家基金專項激勵政策,強調明年國家基金項目申報要“提數量、促質量、重點抓、抓重點”;明確落實各單位申報規標,分解好任務指標,明確責任者行標;強化學科交叉融合,突破科研發展瓶頸;鼓勵青年人胸懷理想,不懈鉆研,做真科研,真做科研;以塑形鑄魂科學家精神為抓手,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堅守誠信底線,積極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發揚“釘釘子”精神切實抓好國家基金申報全過程工作。袁亮在講話中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人生感悟,勉勵學校廣大科研工作者,既要緊跟國家需求,培植科研興趣,也要落細研究行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關注生產,既要緊貼一線科研,抓牢一手資料,也要以實實在在的科研項目“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鄭明東在講話中強調,要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學習標桿院校經驗,把握學校發展機遇,用足用好政策賦能,瞄準學校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和重點方向安排,提升科研選題和科技攻關本領,提高國家科學基金申報質量,增強承擔重大項目能力,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努力成為“三地一區”建設重要方面軍,服務學校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建設,支撐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學。
劉乃安以《關于基金人才項目的一些思考》為題,重點闡述了人才項目“獨立方向,創新卓越,前沿引領”12字定位,結合案例分析了人才項目的撰寫技巧及常見問題;從“總結昨天,努力今天,期盼明天,重要的是不能停止質疑”入手,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對年輕教師的成長思考。
趙吉文以《三要素法撰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題,從國家基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問題三個要素入手,詳細闡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撰寫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寫作技巧和注意事項。認為國家基金“選題極為關鍵,撰寫申請書極為重要,創新性和研究價值最為重要”,并通過案例進行了逐一講解和示例。
校科研部、各單位負責人以及新進博士、教師代表近400人參加了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