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黨課心得體會 > 正文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_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心得體會

更新:2023-09-17 01:29:36 高考升學網

導語:自覺維護學術精神,反對投機取巧的作風和行為,要爭做遵守和履行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的先行者。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學風建設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一)

  在中國科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黨中央領導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增強維護科學尊嚴的自律意識,做高尚道德情操的踐行者。”這不僅把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提高到了建設創新型國建的戰略高度,而且為新時期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當前國際科技界乃至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作為新時期的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嚴于律己,切實做到科學的嚴謹真實,保持優良的學風。

  “道德”一詞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科學道德是社會道德在科學技術活動中的表現,主要是指科研活動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應具備的道德素質,既表現為科技工作者在從事科學技術活動時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體反映在指導科技工作者正確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或規范之中。因此,科學精神是科學道德的思想內核,科研倫理是科學道德在倫理層面的反映,科研不端與不當行為是科研活動中背離科學道德的負面表現,科研規范是科學道德在科研活動中的具體要求和行為指南。

  “學風”一詞,最早源于《禮記•中庸》。孔子對弟子們說:“審問之,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學風”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學校的、學術界的或一般學習方面的風氣。”當今社會,學風一般指個體或者群體在學術研究和知識學習的精神風尚和思想態度,包括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風氣、治學原則等。在科研領域,學風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原則;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其在科技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

  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規范、行為準則、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風氣、治學原則等方面出現的失范現象。因為其不利于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確使用,所以稱之為問題。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反映了現代科研體制在科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層面的倫理道德問題,也有行為層面的科研規范問題。對科技事業而言,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直接影響到科學的繁榮發展,是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不僅是推動學術研究自身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對倡導求真務實的社會風氣,對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水準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科研活動作為特殊的社會活動,本身具有獨特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氣質,從事科研活動的群體比其他社會群體更需要一個追求真理、嚴謹求實、誠信負責、真誠協作的文化氛圍。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的出現,有著諸多復雜的因素,既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也有科研體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從根本上說,科學文化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的本質是科學文化缺失或者說發育不良的問題,是科技事業發展與社會資源配置趨勢出現偏差或者說悖離的問題。“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比喻形象地說明,科學文化對于科研人員學風道德的塑造具有長遠的深層次的影響。同樣,高尚的學風道德也會對科學文化的發育發展乃至全社會崇尚科學、熱愛科學良好風范的形成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國老一代科學家志存高遠、淡泊名利、勇攀高峰、無私奉獻,以優良科學道德和學術素養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會樹立了光輝典范。

  目前,我國科學文化發育嚴重滯后于科學技術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學文化相對于商業文化處于弱勢,這是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對科研活動的客觀規律尊重不夠,過分看重短期目標,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劍”的長遠打算和執著精神;二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嚴重缺失,缺乏批評質疑的精神,團隊協作意識不強;三是受封建思想殘余的影響,“官本位”、學術霸權問題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動中,缺乏對人的基本尊重,科研倫理底線受到挑戰;五是公民科學素質不高,對科研活動的監督能力和作用不強。這些問題都助長了學風浮躁和不端行為發生。

  解決科學道德和學風問題,關鍵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監督三個環節。教育是基礎,制度是關鍵,監督是保障,懲防結合、標本兼治。

  一是堅持教育引導。目前關于科研不端行為的界定和處罰主要是針對杜撰(有時也稱為造假、編造)、篡改和剽竊(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負責任的科研行為在這三種不端行為之外,對科研實踐的危害更為長遠、更具有腐蝕性。防止這些不負責任的科研行為,主要依靠引導和教育。當前應大力宣傳科技界治學典范和明德楷模,進行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案例警示教育,從正反兩方面引導科技工作者嚴格自律并加強科學道德修養;應當以研究生為重點,在高校更加廣泛地開展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和科學規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蓋全國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學生的科學道德教育長效工作機制,積極倡導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營造健康良好的學術環境。

  二是加強制度規范。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相關管理部門頒布了多項相關的政策規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層次的管理機構。如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科學技術部成立了科研誠信辦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建立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尤其是自2010年國務院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座談會召開以來,各有關部門相繼出臺針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懲處措施,一個嚴肅懲處科研不端行為的高壓態勢已經初步形成。在學術共同體自我規范方面,近年來中國科協頒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學會科學道德規范》、《科技期刊道德規范》、《關于加強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強化學會監督責任,發揮學術期刊在引導科技工作者嚴守學術規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應該繼續推進制度建設,完善科研經費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領域,合理確定穩定性支持和競爭性投入的比例,為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地開展自主創新提供良好條件;完善科研績效評價制度,根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點,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評價過程的公開透明,增強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學術平等機制,從制度層面支持學術爭鳴,保護不同意見,寬容探索失敗,激勵科技工作者敢于質疑,樂于創新。

  三是強化監督約束。我國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以及《著作權法》、《專利法》、《知識產權法》等,都就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問題列有明確條款。在強化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對科研活動、科研管理主要環節監督的同時,要充分發揮科學共同體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互動機制。由于多數科研不端行為往往涉及較為專業的領域方向,非專業人員很難察覺;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術領域,科學研究過程越是細微、復雜、深奧,只有同一專業領域內的同行研究人員才可能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因此,科研共同體在發現和防治科研不端行為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加強監督檢查,完善識別查處學術不端行為的技術手段,增強對不端行為的威懾力。

  作為當代碩士研究生,我們應該嚴格遵守科學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科研規范和治學態度。我們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養,遵守學術規范、養成良好學風,勇于探索、不斷創新。要誠信、平等待人、正確認識自身、不妒忌,扎實學習、刻苦鉆研,艱苦奮斗、實事求是。要勇于創新、把握前沿、注重實踐,把握機遇,爭取為國家和民族做貢獻。我們的畢業論文選題要寬厚、閱讀文獻要經典,研究過程中要勇于攻關、取得成果后要擴大戰果,撰寫論文應嚴謹規范。科學是可傳播可證偽的,而學術研究的核心是不斷創新。因此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應該要遵守學術規范標準,力求不斷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發現。與學術規范相對應的就是學術不端。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要尊重科學事實,踐行學術道德。堅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嚴謹求學,誠實做人。自覺維護學校學術聲譽,堅決抵制為人、為學上各種弄虛作假行為。在科研、論文過程中要倡導嚴謹學風,防止學術浮躁,注重論文質量,不抄襲、剽竊他人作品,正確對待學術研究中的名與利;反對在學術研究中沽名釣譽、弄虛作假,以實際行動端正和踐行學術道德。要堅持實事求是,遵守學術規范。遵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遵守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在學術論文中應明確表明引用他人成果與觀點等內容;杜絕剽竊、抄襲、篡改、偽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學術觀點等違反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的行為。要促進學術建設,共建學術倫理。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積極宣傳學術倫理道德,加強自律。弘揚誠信正義,謹承諾言,堅持品行為立身之本,勇于與不良風氣做斗爭。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嚴謹求實,用實際行動共建學術倫理。要倡導嚴謹治學,維護學術精神。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覺維護學術精神,反對投機取巧的作風和行為,要爭做遵守和履行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導學術批評,積極推進不同學術觀點間的自由討論,創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精神。

  我們要了解投機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強國,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必須堅持原創精神,文章絕對真實的理念。我們要一起行動起來,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恪守科學道德和科研倫理,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著力推進學風道德建設。我們要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所創新。正所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建設文化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二)

  近期我們學習了關于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討論了目前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討了遏制這樣種種現象的做法。

  科學道德是指科學行為主體的道德意識,它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動中思想和行為應該遵循的規范和準則,也是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也是約束科學家之間科學共同體內部以及科學共同體與公眾和社會之間的一種基本準則遙。學風建設為立身之本立,嚴謹的學風為立校之本。誠信與嚴謹乃一個合格大學生的根本。“人無信則不立。”誠信既是華夏文明的精髓,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今,大學生的整體信用形象已成為整個社會信用狀況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誠信問題已成為邁向現代化的一道坎。它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了。在一所高校里,該校學生的誠信程度,影響著該校的學風、校風。從另一方面說,該校的學風、校風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應是“誠信”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大學生要大力弘揚以信待人,以信立人的美德,成為踐行信用美德的表率。目前,大學生的信用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存在著一些誠信缺失的現象,嚴重影響著學校的聲譽、學風。學風是一個學校校風之體現,良好的學風是優良校風形成的基礎。考試作弊與誠信是格格不入的。誠信,是人基本的素質與道德要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得以維系的繩索,是我們正立于天地之間的腳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中那“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全國范圍內向新入學研究生宣講科學精神、科學道德、科學倫理和科學規范,目的是通過宣講教育,引導研究生遵守學術規范、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維護學術尊嚴,摒棄學術不端行為,努力成為優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當前在我國科研誠信與優良學風是主流,但近些年來,科研造假、學風浮躁、抄襲剽竊等行為嚴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不僅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對科技事業健康發展也產生了消極影響。因而,青年人要樹立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必須做到:欲修學,先立身,堅決抵制學術上的不正之風;嚴格遵循學術規范,養成良好學風;并要敢于質疑、勇于創新;了解歷史、要愛國,要立下“強國之志”;在學術上要實事求是,學出真本事;還要堅持勤勞、勇敢、節儉的優良傳統。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首先,制訂和完善投訴處理辦法,完善自我約束制度。針對近年來科技界在科學道德和學風方面出現的問題,一方面在輿論上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正面宣傳教育,強化必要的、嚴肅的輿論監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關的規約辦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約束措施。樹立正確的科學文化導向:優良的科學道德與學風是科學精神和科學文化的重要內涵,科學道德建設是先進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基本環節。良好的科學道德與學風不僅是科學活動的內在規定和支撐,還是寶貴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學事業的社會信譽和公共形象的保證。

  一、科學道德建設的必要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被20世紀歷史演義得愈加深刻與精彩。

  這一個世紀,人類發明了電子計算機、制造了機器人、利用了原子能、發射了各種人造衛星,直至試管嬰兒、各種克隆生物的誕生-科學技術不斷地以其驚人的能量使世界日新月異。僅僅由于美國科學家巴丁、肖克菜、布菜頓等人發明的晶體管,50年來,人類就增加了數千億美元的財富,對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人類開創了一個。我國袁隆平等科學家發明的雜優水稻,就使千百萬人擺脫了饑餓的威脅,“袁隆平品牌”無形資產估價達千億元。經濟學家曾用道格拉斯函數計算一些發達國家在一定的時間內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總額中由于科技進步的因素所占的比率,發現這一比率與日俱增:20世紀初約為5%,50年代約為20%,60年代約為40%,70年代為50%,80年代已增至80%。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為人類創造了無盡的財富和無以倫比的輝煌。

  今天,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科學技術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內容。在全球化條件下知識經濟的競技場上,科學技術的大較量無情地把世界推向貧富兩極,把一些國家甩向貧窮落后的深淵,而把另一些國家推向繁榮富強的巔峰。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曾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到了近代,中國的科學技術遠遠落在了世界發達國家和民族的后面。盡管這個世紀,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甚至在一些領域的科技制高點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毋庸置疑,從整體上無論是質或是量方面我國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中國科技界要在21世紀應對好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給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擔當起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重任,時不我待。科技競爭,最終是人的素質的競爭。中國科技的發展依賴于一支高素質的科技工作隊伍。而現時今,科技界、科技工作者道德失范,已造成科技工作者素質的缺損,成為科技發展的一個瓶頸制約。據中國科協調查,近十幾年來,科技界的奉獻精神有所減退,團結協作精神有所削弱,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受到沖擊,存在著科學道德失范現象與違背科學道德的行為和不良學風。如弄虛作假,剿竊欺詐,將與人合作的成果據為己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逐利心態和躁情緒;資源分配拉關系、走后門;鑒定會的形式主義;學術評價中的浮夸作風等等,淡化了對科學真理的追求和對老一輩科學家優良道德學風的繼承和發揚,阻礙了創新思維、創新人才的出現,使創造良好的科技環境和實現科教興國的宏偉目標受到影響,也將影響到幾代人的成長。這些都已成為科技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加強科學道德建設,打破科學道德失范的瓶頸制約,不僅將極大地提高科技工作隊伍的素質,而且將為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科技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加強科學道德建設是科技進步的內在要求。

  正如培根所說,“道德哲學是一切科學的目的,是一切科學之王’。科學道德意識滲透在科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存在于科學主體的全部生活中。科學道德規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科學主體的心靈,支配著他們的行為,培養科學主體行為的高度責任感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20世紀百年科技成就給21世紀人類提供了強大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同時也給21世紀的人們造成很難擺脫的負擔,它催化著物質的誘惑,精神的頹唐和道德的失范;科學的、人文的、道德的理念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給人們造成了選擇的迷惘。特別是在新世紀,科技進步帶來的高度物質文明給人們的精神造成強大的擠壓,人們愈加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力量越強大,人類文明受到的威脅和挑戰也隨之增大,因而特別需要增強道德的力量來遏制科技的反人類的惡勢力的滋生和蔓延。加強科學道德建設,首先要靠科學道德規范的約束。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難免出現一定程度的道德危機:傳統道德失效,原因是部分傳統道德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對道德的要求,亦或是市場經濟對傳統道德的抗拒,亦或是人們在思想上力圖拋棄傳統道德理念。現實道德失范,則是由于社會變革和轉型帶來的多元化道德觀念的沖突,價值取向選擇的困惑而導致道德規范錯亂,舊的規則在打破,新的規則未形成,以至于規范沖突,目標無序。黨和政府主導的道德要求和價值取向,還沒有轉化為社會輿論的強大約束力。因而,加強科學道德建設的首要問題是建立符合時代發展、符合科技發展要求的科學道德規范。早在1983年,首都科技工作者在北京科協討論時就定出了科學道德的7條規范:(1)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2)勇于探索,敢于攻堅,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為追求科學真理而奮斗終身;(3)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報告成果準確無虛假,評定成果公正無私;(4)發揚學術民主,堅持百家爭鳴,支持發明創造,鼓勵別人超過自己;(5)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虛心學習國外新成就,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6)擺正國家、集體、個人的關系,為國家多作貢獻;(7)講團結,搞協作,挑重擔,講風格。后來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將這一道德規范轉發到全國,倡議全國科技工作者自覺遵守。這7條道德規范仍然是今天科技工作者應該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加強科學道德建設更高層次上則是依靠科學主體的道德自律。科學道德的自律性來源于追求真理的信念,沒有信念或終極價值的追求,道德規范實際上也是不存在的。實踐道德自律,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內在的道德需要,養成自強不息的精神,培養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從道德自律走向道德自覺。面對紛雜的道德文化,能自主判斷,自主選擇,吸收有益營養,抵制不良誘惑。努力使進步的道德理想和合理的行為規范自覺地轉化為自己的信念和習慣,對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實行自反自省,自我調控,自我修養。從外界的約束走向內在的道德自覺,使科學主體的行為有高度的責任感,在內心建立一種信念并自覺遵守它,從對道德規范的崇高走向視之為終極價值,并付諸行動。倡導道德自律,中國科技界已有行動在先。2001年5月中國科學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邀請了近30位院士在北京舉行座談會。院士們紛紛強調,加強道德建設,從我做起,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帶動全國科技界,并倡議制定《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自律準則》,努力做到:發揚獻身、創新、務實、協作的科學精神;保持嚴肅、嚴格、嚴密的優良作風;倡導和發揚學術民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學術領域中的不同意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反對學霸作風;反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由主義態度,對學術界的腐敗行為進行堅決的揭露和斗爭;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尊重和正確引用他人成果;尊重合作者的勞動和權益,根據個人的實際貢獻署名和排序,不參加不屬實或不公平的署名,更不以院士的名望侵占他人成果;公平、公正、客觀地參與各種推薦、評審、鑒定、答辯、評獎活動,堅持原則,不拘私情,表達自己真實的意見;不參與新聞炒作及商業性廣告宜傳活動;在積極培養人才,團結協作,熱心科學普及,破除迷信,反對偽科學等方面都應做出嚴格自律要求加強科學道德建設還需要社會文化環境的支持。在道德實踐活動中,不僅發生著主體和客體的雙向變換,而且在主體和主體之間發生雙向建構;不僅發生著道德實踐個體與個體間的雙向建構,而且通過主體道德性的本質力量從主體的存在轉化為客觀對象的存在,個體的道德性整合成社會道德文化。而這種不斷形成和發展的社會道德文化環境又反過來為道德實踐活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因而,科學道德實踐,既是科技主體個體的道德活動,更是其主體的群體道德活動;既是科技界的道德活動,也是全社會的道德活動。要強調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自律,要在科技界形成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的風尚,要使全社會形成對科學道德的普遍共識。時下,我們國家已經把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一道作為治國方略,把加強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為科學道德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科學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定位的重點21世紀科技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全球化進程,中國加人世貿組織,使我國科技界更直接地面向世界,西方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將以更大的力量沖擊著我們現有的道德觀念。同時,加人世貿組織,將加快我國的完善,使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各領域發生更為深刻而復雜的變化。這些變化對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新形勢下加強科學道德建設,把握科學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定位,應特別注重3個問題。第一,中國科技界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從世界多元文化中擇優整合不同道德意識中先進的精髓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的科學道德體系的同時,應注意防止西方資產階級道德文化垃圾通過貿易、科學交流等渠道滲透和傳播進來。我們在與西方國家進行科技競爭的同時伴隨著道德目標、價值觀念的互相滲透與傳播,要從保證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倡導科學道德,在面向世界開放條件下堅持以愛國主義作為科學道德規范的核心。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科教工作者應把人生價值的最高定位鎖定在把智慧奉獻給偉大的祖國,在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的綜合國力競爭條件下,肩負起歷史重托,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為發展生產力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動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造福于人民。堅持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養成、集體主義的道德觀念,自覺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抵制西方道德文化特別是價值觀的侵蝕,為祖國的現代化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第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研究活動日益經濟化的今天,應堅持學術研究的既定目標和正確的價值導向。21世紀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將日益增強,科學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日益提高。科學研究管理和評價機制的刷新,更加重視科研經費的投人產出效益的提高。所有這一切都使人們更加重視科學研究活動的物質指向。即使如此,我們必須明確,科學研究作為學術性活動時它的目標指向仍然應該是擴展知識,尋求真理,增進學問。只有以此為目標所確定的科學道德規范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社會群體的整體利益。如果知識沒有得到拓展,真理不能得到揭示,學問不能得到增長,任何社會群體利益最后充分實現都是不可能的。只有以此為目標,才能形成對科學家在增進科學知識方面所做的貢獻給予承認的科學獎勵系統,并以此形成有助于知識增長的各種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使學術健康發展,最后為各種社會群體的利益服務。第三,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要高度注重科技倫理問題。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若稍有不慎或利用不當亦會危害人類,高科技犯罪就是一個例證。我們要有效地開發人的創造潛能,又保證人們的聰明才智用到對人類對社會有價值的創造中去。2000年8月5日,江澤民同志在接見6位國際著名科學家時強調指出:21世紀科技倫理問題將越來越突出,核心問題是科技進步應服務于全人類,服務于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的崇高事業,而不能危害人類自身。這應該成科技界的共同道德理念。

  總之,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作用的日顯,科技發展對科學道德的要求也日甚。現代科技文明與道德文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兩翼,科學道德的進步將為科技進步插上騰飛的翅膀,帶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復興。

最新圖文

書記講黨課心得體會

時間:2024-04-25 07:0:56

最新黨員和群眾談心

時間:2024-04-25 07:0:04

村支部黨課講稿村書

時間:2024-04-25 07:0:13

基層黨員之間談心談

時間:2024-04-25 07:0:00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 | 亚洲一级黄不卡在线播放放 | 日韩一级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院视频免观看在线 | 一本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三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