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抵御各種不良思想侵蝕、糾正自身錯誤、維護黨的紀律、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法寶。高考升學網整理了相關的材料范文,快來看看吧。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并開好黨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是學習教育的關鍵環節。組織生活會開的質量如何,是學習教育活動是否深入扎實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一定要深刻認識組織生活會的作用,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有力武器,提高組織生活會質量,促進“兩學一做”取得實效。
在召開組織生活會前,要認真學習黨章黨規及系列講話精神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我剖析,準確查擺問題,與同志間相互交流談心,廣泛征求意見,促進團結,求得共識,找準關鍵問題的所在,高標準、嚴要求的寫好分析材料,充分做好組織生活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對組織生活會上各個環節做到心中有數。
開好民主生活會,關鍵是要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抵御各種不良思想侵蝕、糾正自身錯誤、維護黨的紀律、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法寶。
對待批評時,要認真聽取,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實事求是地站在黨性和黨的原則的立場上深刻反思,不能避重就輕、推諉責任。要弄清問題的原由,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及時改正,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使問題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批評別人時,是提醒和指出他人的缺點和錯誤,提出改進意見,目的是幫助同志。因此,態度要誠懇,說話要有依據,做到客觀公正。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和風細雨式的批評好接受,而疾風驟雨式的批評就讓人難以接受;要讓接受批評的同志認識到錯誤的危害性,既不能傷其自尊,又不破壞組織生活會的氣氛;要讓接受批評的同志欣然接受,增進雙方的信任感。不能讓批評建議變成的批斗審查,也不能做老好人。認為大家平時低頭不見抬頭見,很多工作是要大家幫忙的,因此在批評他人的時候,礙于情面不敢也不愿說出對方明顯的缺點和不足,即使點到的也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問題、小毛病。結果表面上是批評實則上是夸獎一團和氣,沒有達到批評和促動的目的。
自我批評,是對自身缺點和錯誤進行剖析,目的是自警、自勵。因此,解剖自己時,態度要誠懇,要多從主觀上深挖根源,切實觸及思想和靈魂。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檢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語言要清晰明確,敢于自我揭露錯誤。不能有歧義的匯報思想,以便達到更好的效果;不能淺嘗輒止,膚淺的薄弱剖析問題;不能用看似洋洋萬言,實則空洞無物的材料應付了事。要切中要害、點出突出問題。否則,這樣就導致了走過場,沒有實際意義。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作為黨的作風建設一個核心內容,其基礎是開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組織生活會。因此要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武器,抵制“四風”,嚴格踐行三嚴三實,努力提升個人品德,切實把服務群眾工作落到實處,做一名合格黨員。
“兩學一做”是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后開展的黨內又一重要學習教育,這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重大部署,是黨性教育、黨的作風教育、做合格黨員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新時期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大舉措,具有劃時代意義。
“兩學一做”貴在“真”。我們這一代人對過去幾十年前、特別是“文革”前的整黨整風活動多數不知或印象不深,但對八十年代后的、也就是1983年改革初期的整黨及以后的重要整黨整風活動有所了解,有的也參加了,不少活動是有親身經歷的。我們黨最講實事求是,黨內搞任何政治活動最反對搞虛的、搞假的,尤其是搞欺騙組織、欺騙自己的那些“小動作”,如此終究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每個黨員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首當其沖的是先要端正學習態度。
要篤學好古,學而不厭。有些黨員干部往往以平時工作忙,經常加班加點為沒有時間學習的借口。而我想問:在“加班加點”中,有多少是“加”了學習的班的?學習態度是自己決定的,也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不要認為那是被組織逼的。有些人有時間學“108號文件”(兩副撲克牌打摜蛋)、“砌墻”(打麻將),卻沒有時間和精力學黨章、學系列講話;有時間做與工作不相干的事,卻不去努力做合格黨員。在學習教育活動中,不求甚解,搞搞應付,把“我要學習”與“要我學習”兩個出現頻率很高、概念完全不同的詞匯混淆起來,更缺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為學態度。
“官德如風,民德如草;風之所向,草之所從。”黨員是標桿、是引領、是旗幟,黨員怎么做,群眾就跟著怎么學。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有的黨員甚至黨員領導干部,學習態度不端正,所表現出的已不是個別現象,如今一些干部參加講座、開會、培訓等,有多少人不玩手機?把專家學者請來是那么地不易,可就有人對這樣的好的學習機會卻毫不珍惜。“兩學一做”,“學”是基礎,“做”是關鍵。而少數人對于學習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回過頭來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在中央出臺反對“四風”、“八項規定”后進行的,每個領導干部都深感收獲很大,也都能說出個“一二三”的體會來,都認識到“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之道理。而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時,尤其對列出“個人問題清單”,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似乎有點不耐煩了,不是改頭換面,就是有些“疲勞”感,這種“疲勞”會不會帶到“兩學一做”中來,要有思想準備。
對學習而言,出現“疲勞”是很可怕的,新的東西不能及時吸收、了解、掌握,還會在政治方向、路線方針、思想覺悟、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等方面出大問題。有的領導干部為什么會犯錯誤,甚至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最根本的是平時厭學,一提學習就頭疼,手上捧著書,眼睛是否在看,心里在想什么?什么紀律、法律知之甚少。有些人“進去”了,幾乎無一不檢討自己“平時放松學習……”,怎么怎么。為什么直到“進去”了才幡然醒悟呢?原因很簡單,嘴上說一套,行動上另搞一套,口是心非,表里不一。2006年5月30日下午4時,中央紀委監察部官網通報:“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峰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公開報道顯示,本屆江蘇省政府先后召開了4次全省廉政工作會議,作為常務副省長,李云峰一次不落地參加,每次會議都由他主持,一邊在向其他領導干部還要求如何加強學習、如何廉潔自律,一邊自己暗里搞腐敗,這種典型的“兩面人”在我們黨內又何止一個兩個?
2005年的“保先”教育,組織上曾要求每個人認真做好學習筆記,不少于兩萬字,多數人做到了,超過兩萬字的有之,筆記本厚厚實實的有之,乍一看,讓人起敬。而有的人筆記真是自己寫的嗎?不是!自己知道筆記里寫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嗎?連題目都不知!倒是,苦了秘書,苦了部下,有的甚至還苦了孩子。在“保先”教育中竟然都敢欺騙組織,試想,這種人平時能“合格”嗎?而如今,會不會再出現當年那種“筆記”?隨便舉兩則例子:前不久,某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組抽查了某市28位新提任干部撰寫的任前廉政對照檢查材料,發現5人材料中仍引用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這是“老版本”,新修訂的他們看了、記了、了解了?某部門要求全體機關人員每人寫一篇參加教育活動的心得體會,結果有人在“體會”中把自己給“出賣”了,成了外省市某部門的人,問題出在哪?“ps”、“嫁接”、“改頭換面”,大段大段的抄襲別人發在網上的體會原文,這又說明了什么?學習極不認真,態度極不端正。
人在山外覺山小,人進山中知山深。有的人有了一點知識就自以為滿腹經綸,才華四溢。學習永無止境。“學”是為了更好地“做”,否則,知識再多也只是天空的浮云而已。
個人對照檢查材料(存
時間:2023-09-14 01:0:28精選機關黨員個人黨
時間:2023-09-16 23:0:06黨員個人黨性分析材
時間:2023-09-16 15:0:37機關普通黨員個人黨性分析
時間: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