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關心2021年北京高考本科錄取率及錄取人數,今年北京高考是否擴招,縱觀2012年-2020年,高考人數基本呈上升狀態,2012年與2013年相差最小,約3萬考生,與2020年相差最大,約40萬考生。保守估計,2021年高考參考考生逾千萬的可能性極大。從近十年來看,參考人數和錄取率基本逐年呈上升趨勢,但從增加幅度來看,錄取率的增幅卻是在逐年減緩,甚至有幾年所有下降。這就意味著,考生們的競爭也將日益白熱化。下面一起來了解往年北京高考的錄取率及相關數據分析。
2020年北京高考錄取率分析
01 北京本科上線率全國第一
2020年,北京參加高考的學生約4.9萬人,最終的本科上線率達到了75%,清北錄取率(不含強基計劃)是0.8%。
相比之下,高考大省河南、高考強省江蘇的本科錄取率分別為33%和58.9%,清北錄取率均不到0.03%,名副其實的萬里挑一。
從這些真實的數據來看,北京的孩子上個本科確實要相對簡單的多。有些朋友肯定就會說:你看,北京孩子升學就是容易,壓力小,競爭少。不像我們這里,孩子要想考出去,真的太難了。
確實,我也是從考出來的,很明白這樣的心情。但經過這幾年的觀察,我漸漸明白了,為什么北京的錄取率比別的地方高。僅僅就是因為這里是首都嗎?僅僅因為這里是一線城市嗎?
都不是,因為北京的生源質量確實好,因為北京的孩子的努力的起點不是小學、也不是初中,而是出生。
父輩的努力讓他們拿到了入場券,但接下來能不能用好這張入場券,能用到什么程度,最終還是要靠孩子們自己的努力,要看他們能到達什么樣的程度。
02 升學率高,孩子們其實一點也不輕松
北京孩子比拼的不僅僅是分數。
網上流傳的各種北京孩子的日程表一點也不假,這在海淀媽媽圈子里都是基本要求。
西城爸爸們也會給孩子安排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最典型的是爬藤排頭兵:順義媽媽,他們孩子的日程更是緊張,在幾個不同場地之間輾轉,吃飯休息都在車上解決。
不是說好了北京的升學率更高嗎?為什么還要這么累?
因為在北京,優秀的標準水漲船高。
說到教育,說到奮斗,網上一直有種聲音:有人奮斗一輩子才到羅馬,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你的終點,是別人的起點。
每次我聽到這種說法,也就笑笑。這略帶戲謔的觀點,完全沒有看到兩代人的努力。
很多人覺得這個“羅馬”是很美好,只是看到或者聽說了它浮華的一面。
但在你看不到的那一面,寫滿了兩個大字:競爭。
身在“羅馬”的孩子們,從一出生就要融入到這滾滾競爭洪流之中,不管你想不想。
因為你身邊的人都在奔跑,一個比一個隊伍還優秀。
你不跑,能行嗎?
北京孩子們的累,就在這里:想要更好、更優秀,能不累嗎?
這幾年,對身邊同事朋友們孩子的教育了解的越多,就越來越理解北京孩子們的苦和累。
03 除了成績,其他方面的競爭壓力更大
無論是海淀媽媽,還是西城爸爸,又或是讓孩子爬藤的順義爸媽,大家在自己的奮斗過程中都明白一個道理:僅僅成績好,是不行的。
真正優秀的人,在多個方面都是優秀的。
一提到北京的教育,大家第一反應想到的肯定就是:水平高、視野廣、層次高、國際化。
不錯,北京的好學校確實是有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硬件設施、一流的教育理念。但這里要注意,這都是好學校才有的優質資源。
優質教育資源,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在哪里都是“貴”的,需要有相應的軟實力和硬實力與之匹配。
為了匹配到這些優質資源,北京的孩子們必須證明自己足夠優秀才可以。
這場同起點的競爭,來的一點也不比其他競爭柔和,同樣的激烈、殘酷。
除了拿得出手的成績,還要有寬廣的視野、豐富的經歷、優秀的特長、亮眼的競賽成績。
所有這些,都需要北京的孩子們一個個去努力、去攻克。
僅僅盯著成績,那是萬萬不行的。
我一個西城同事,她家孩子今年小學一年級,每周的課外班除了語數外,還有鋼琴、跆拳道、美術、編程。
為了成為優秀的那一小搓兒,這些課外特長班可不是隨便學學就行,要學出來才能證明自己的優秀。
孩子的時間是家中最寶貴的,每一個暑假所有的課外班都是經過家長精挑細選,力保孩子100%的時間付出能有超100%的收獲。
沒有輕輕松松的高起點,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少有我小時候那種暑假下河摸魚、寒假等春節穿新衣的快樂,他們的奮斗和努力,是從出生開始的。
北京印刷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08北京印刷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36北京物資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21北京物資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