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讀就是高考之后再讀一年,通常是指應屆考生不能如愿考上自己滿意的學校,再復習一年功課重新參加高考。復讀往往在高考補習班進行,也有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在家復習。那么安徽高考復讀生政策包括哪些呢?安徽復讀生填報志愿有哪些不同之處?本文高考升學網小編整理了關于安徽高考復讀生相關政策,僅供參考!
“被錄取后不入學的考生將受懲戒,第二年填志愿要限制數量。”近日,一條關于大學新生開學不報到將受罰的信息在家長中流傳甚廣,也給一些選擇復讀的考生和家長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記者調查采訪發現,這個措施是今年在河南試點的,但安徽目前尚無這樣的規定出臺。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考生,不要盲目復讀。
復讀考生數量逐年降低
每年高招錄取后,都會有不少考生選擇復讀,其中不乏達到本科線的高分考生。但是今年,有家長和考生擔心來年高考會不會對復讀生有所限制。
據了解,雖然目前復讀考生在高考中依然占據較大比重,但從近年的大數據來看,復讀生的數量正在逐年減少。2016 年,安徽省高考報名人數止住上升勢頭,多年來首次下降。當年全省的報名人數共50.99 萬人(含對口升學考生2.59 萬人),其中應屆考生41.96 萬人,歷屆考生9.03 萬人,分別占82.3%和17.7%。復讀生比2015 年減少8000 多人;此后兩年,參加高考的復讀生人數一直在減少。據統計,2017 年安徽省高考報名人數達49.9 萬人,其中應屆考生40.9 萬人、歷屆考生9萬人;2018 年安徽省高考報名人數為49.9 萬人,其中應屆考生41.2萬人、歷屆考生8.7 萬人。
復讀考生減少,高考人數的大盤隨之變小,錄取壓力也會小一些。這和我省目前實行平行志愿政策有很大關系??高分撞車考生越來越少,只要志愿填報得當,考生基本上都能上一所和自己成績相匹配的學校,高校招生“大小年”的情況不再出現。以今年為例,高招錄取前我省實行了多輪投檔,本科一批次投檔完成后,文史類600 分以上的考生未出檔人數為0,理工類600 分以上未出檔人數為18 人,本科二批次文理科平行志愿投檔一次性出檔率分別達到99.8%、99.5%。高分考生的權益得到了充分保障,這部分考生選擇復讀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同時,平行志愿已經實施多年,考生和家長對政策也基本了解,填報的學校和考分基本匹配,不會出現高分低就的情況,志愿滿足率提高了,選擇復讀的人自然就少了。
不少人寧復讀不上專科
雖然復讀考生的數量在減少,但每年還是有約18 萬人選擇復讀。業內人士分析稱,被錄取后不到校報到的情況主要發生在專科院校,尤其是被非省會城市的民辦高職專科院校錄取的,這部分不去報到的考生是復讀的主力軍。此外,志愿填報過高導致錄取結果不理想,或者高考發揮失常也是造成部分考生開學不報到、選擇復讀的因素。
據了解,從安徽省內高校來看,一本院校發生考生被錄取后不報到的情況極少,不去報到的考生多數屬于平時成績較好但是高考發揮失常,想再復讀一年取得更好成績,或者是填報志愿時定位不準、盲目攀高、專業不服從而被退檔的情況。二本院校中有部分民辦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未報到考生,這其中有的考生是嫌民辦院校收費高,有的則是想復讀一年選擇更高層級的學校。開學后不到校報到的現象主要集中在高職專科院校,尤其是皖北以及省外不知名城市的專科院校,考生對這些學校缺乏認可。有的考生則是臨近本科線,雖然被不錯的高職學校錄取,但是想再努力一年考取本科。
我省應歷屆考生沒區別
高考過程中,復讀生會不會被區別對待,這是很多復讀考生和家長非常擔心的問題之一。于是當“復讀生考大學受限制”的消息傳出后,很多家長和考生都開始緊張起來。
“河南省之前下發通知,對該省被錄取但不報到的考生做了一些限制。安徽省目前還沒這樣的規定,復讀生和應屆生在錄取時都是同等待遇。”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政策研究處處長胡雨生說。據了解,今年河南省明確,在2018 年普通高招錄取中不履行志愿約定的失信考生,明年高考志愿填報數量將受限,2019 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愿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的學校數不超過兩個。
雖然我省尚未對這種錄取后不報到的行為出臺懲戒措施,但業內人士還是提醒考生理性選擇,不要盲目復讀。“對于考分不高、與本科線差距較大的考生,以及在復讀后仍未達到本科線的考生,高職專科院校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胡雨生說,并不是所有考生復讀一年都可以更上一層樓的,考生和家長還是要作出正確評估。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高職學生所學技能緊貼社會需要,就業率一直較高。此外,高職教育繼續上升的通道正在拓寬,專升本計劃持續增加,成人高考、自學考試等深造渠道也更加暢通、便捷。
皖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1:0:25安徽工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29皖南醫學院本科招生網登錄
時間:2024-07-12 09:0:48安徽工業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