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加分政策項目有●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烈士子女●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高考加分】參照以往規定,仍有全國性加分4項
2023年高考加分及優先錄取資格申報與報名信息網上填報同時進行。申報高考加分及優先錄取資格的考生,于2022年12月31日前將相關證明材料遞交報名點,逾期不予受理。申報高考加分的考生還須簽訂《安徽省2023年普通高考加分申報及誠信承諾書》。
2023年安徽高考加分政策按照教育部和省有關文件規定執行,優先錄取政策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執行。依照文件規定,烈士子女加20分;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加20分;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加10分;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10分。2023年高考加分、優先錄取如有變化,將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執行。
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警察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人民警察子女等參加全國統考錄取的,按照相關部門文件規定享受政策優待。享受政策優待考生名單以相關部門文件為準,無須考生本人申報。
所有高考加分項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計劃的藝術類專業、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高校專項計劃等招生項目。
家長
觀點之一
加分政策本身就體現不公平
1.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強化起點的不公。
2.加分政策不看家庭背景不表示就公平。
3.不要在考試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使許多靠自己的學生考不上理想的學校。
觀點之二
加分過程就埋下特權的種子
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這種近乎殘酷的競爭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馬甲,意味著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對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學生而言,則如同在槍林彈雨中光著膀子與穿著鎧甲的對手角逐,要想勝出又有多么艱難。雖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卻無法改變最基本的事實:加分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賦予一些人“特權”,人為制造個人命運的巨大落差。而事實也一次次證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異化為權勢家庭的“尋租”。
觀點之三
取消高考加分政策應當緩行
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慣性的,過去的政策影響的是,而政策影響的是將來,所以取消高考奧賽加分,最好不要驟然行事,而必須顧及政策的慣性。這也是家長們反對取消奧賽加分政策的關鍵所在,所以,取消奧賽加分,請給學生和家長們預留一定的緩沖時間。
觀點之四
調整加分政策應該從長計議
高考分數就是一根堅不可摧的硬杠杠。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公平的,是有說服力的,是讓人口服心服的。作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門,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執行中出現了這么多的不正常現象,就要與時俱進,深入調查,匯總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從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決問題。
媒體
2014年9月3日,牽動萬千家庭的高考改革實施意見出臺了。縱觀此次改革方案,不僅涉及理念、方向,而且涵蓋了教學內容、招生政策、錄取方式等具體方面。不分文理科、取消特長加分、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等,成為此次改革的最大亮點。
此次高考改革方案,值得期待的亮點不少。方案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并明確指出,“部屬高校要公開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這對于像湖北、山東這樣的高考大省而言,無疑是利好。每年高考,湖北、山東、河南等地的考生都需要削尖腦袋,考出奇高無比的分數,才能上一所像樣的大學,甚至不乏高分掉檔的現象。而在某些地區,上線率、錄取率就高出很多。這種考生人數和錄取比例上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分數競爭上的殘酷只會再次推高應試教育。保證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考驗著一些高校招生能否突破屬地觀念,一些地方能否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實施起來并不簡單。
此外,“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寫入改革方案,恰恰是從制度層面來縮小因地區差異造成的教育機會不公,一定程度上緩解“寒門難出貴子”,以及社會階層固化的擔憂。在特長加分上,方案提出,“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這無疑是擊中加分亂象的軟肋,讓花錢買分、找關系加分失去土壤。
皖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1:0:25安徽工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29皖南醫學院本科招生網登錄
時間:2024-07-12 09:0:48安徽工業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