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安徽專科錄取分數線排序,如下:安徽職業技術學院、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
本省排名 | 學校名稱 | 地區 | 全國排 |
1 |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52 |
2 |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95 |
3 | 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 | 安徽 | 103 |
4 |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145 |
5 |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178 |
6 |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183 |
7 |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187 |
8 |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253 |
9 |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安徽 | 255 |
10 |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271 |
11 |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303 |
12 |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311 |
13 |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329 |
14 |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366 |
15 |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392 |
16 |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414 |
17 |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安徽 | 421 |
18 |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安徽 | 451 |
19 | 六安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455 |
20 |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472 |
21 |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 | 安徽 | 503 |
22 | 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安徽 | 521 |
23 |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530 |
24 | 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 | 安徽 | 577 |
25 | 阜陽科技職業學院 | 安徽 | 591 |
26 |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598 |
27 |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670 |
28 |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671 |
29 | 皖西衛生職業學院 | 安徽 | 682 |
30 | 淮南聯合大學 | 安徽 | 716 |
31 |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 安徽 | 728 |
32 |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安徽 | 743 |
33 |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 安徽 | 756 |
34 |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786 |
35 |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790 |
36 |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 安徽 | 816 |
37 |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 | 安徽 | 828 |
38 |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834 |
38 |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834 |
40 |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844 |
41 |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 安徽 | 846 |
42 |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870 |
43 | 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安徽 | 875 |
44 | 安徽揚子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 | 876 |
45 | 安徽長江職業學院 | 安徽 | 888 |
46 | 合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 安徽 | 905 |
(1)淮南職業技術學院簡介:淮南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淮河能源集團舉辦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安徽理工技師學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首批技師學院,兩校同址辦學。
學校始建于1951年4月,先后經歷了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淮南礦務局醫科大學、淮南礦務局職工大學、淮南工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辦學階段。1999年,經安徽省教育廳批準開始高職招生。2000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原淮南工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淮南礦業集團高級技工學校、淮南煤炭體育運動學校,合并成立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始終堅持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經過70年的發展建設,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和行業企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學校先后獲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人才培訓基地、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院校、教育部“1+X” 證書試點院校、安徽省首批示范高職建設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培育單位等;先后榮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全國煤礦安全培訓先進單位”“全國煤炭系統教育先進單位”“安徽省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安徽省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煤礦監察安全培訓先進單位”“煤炭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先進單位”“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高校”等多項榮譽。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占地600余畝,建筑面積21.7萬平方米。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90余人,副高級及以上120人,博士(含在讀)9人,其中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達87%,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級模范教師2名,省級優秀教師7名。有全國煤炭教學名師1名,全國煤炭教育先進工作者4名,全國職業教育煤炭專業帶頭人3名,省級教學團隊16個,省級教學名師9名、教壇新秀13名。有7名教師入選安徽省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5名教師入選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4名教師入選全國安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學校還聘請了近200名行業、企業高級技術專家、技術大拿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
學校教學單位設三院(醫學院、技師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六系(能源工程系、機電工程系、信息與電氣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經濟管理系和人文教育系)一部(思政部),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學校立足能源行業,兼顧地方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主動適應安徽省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堅持特色發展不動搖,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作為重點對接產業集群,構建了智能制造類、智能控制類、資源與環境開發類等專業集群,圍繞現代服務業發展構建了醫藥衛生類、經濟貿易類、家政服務類等專業集群。
目前,學校開設高職專業56個,其中國家級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2個,省級示范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高水平高職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開設技工專業26個,技師專業5個,高級工2個。學校與合肥工業大學、蚌埠醫學院、安徽財經大學開設了在校生7個專業專升本。
學校建有省級繼續教育基地、省級煤礦安全培訓中心和高級技工學校,具有勞動部門授權的通用和特有工種的高、中、初級職業技術等級鑒定資格,可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
學校建有校內實習廠1個、校內實訓室130余間,建有2個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7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5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學校堅持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推動產教融合。通過職教集團、學徒制、冠名班、與企業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方式建有9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校是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多年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位于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2011年11月11日,時任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同志在視察學校時指出:“現在我們國家最缺的就是職業技術教育,辦這樣的學校很有特色,很適合煤礦企業的發展建設,為企業提供了人才支持”。原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原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副省長謝廣祥,安徽省副省長王翠鳳,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淮南市委書記沈強等領導先后到學校視察,對我校辦學給予了充分肯定。
學校是國家3A景區、人社部工傷預防宣傳培訓基地、安徽省煤炭工業研學基地、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近年來,學校在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正確領導下,在淮河能源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實施職業教育與社會培訓“雙輪驅動”和校企、校校、校地“三大戰略合作”,聚焦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學校的發展和建設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
目前,學校上下正凝神聚力,積極建設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更新時間:2020年5月20日)
(2)宿州職業技術學院簡介:地處皖北重鎮宿州市,坐落在宿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區,這里曾是老(子)莊(子)出入論道和孔子游說之地;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飲酒放歌的宴嬉臺、白居易留連寓居的東林草堂、蘇軾留下的墨寶扶疏亭、劉邦藏身避禍的皇藏峪等均坐落此地;“鞭打蘆花車牛返”的道德文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千古絕唱等在這里寫就。宿州,簡稱“蘄”,別稱蘄城、宿城,安徽省轄市。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原經濟區重要節點,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組群城市,安徽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智慧城市,全國網球城市、宜居城市,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宿州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門,有徐南形勝、淮南第一州、奇石之城、馬戲之鄉、酥梨之都等美譽。東鄰宿遷、徐州,西連商丘、淮北,北扼菏澤,南接蚌埠。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華東重要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有“舟車匯聚、九州通衢”之稱,國家四縱四橫京滬、鄭徐高鐵在境內交匯并設站。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港經洪澤湖至長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宿州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有距今有8000年歷史的小山口遺址、古臺寺遺址。周朝時期始建蘄邑,隋唐年間,因通濟渠(汴水)開通,置宿州,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宿州有畫家4萬多人,是著名的書法名城,2015年中國演藝集團聯盟在宿州成立。
學院始建于1950年2月,2001年6月獨立升格為高職學院,2007年7月宿州教育學院并入,目前是一所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綜合性普通公辦高職院校。
學院現有教職工38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4人,博士及在讀9人、碩士117人,省級專業帶頭人及省級教學名師12人。擁有較為完整配套的教學、實驗、閱覽、生活、運動和娛樂設施,特別是近年學院實施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以來,校園內綠樹成蔭,鮮花錦簇,樓房建筑錯落有致,亭閣水榭相映成趣,處處明凈整齊,安靜有序,成了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殿堂。
學院占地960畝,擁有圖書資料(含電子書籍)158.32萬冊、校舍建筑30.61萬平方米,設有機電工程系、計算機信息系、經濟管理系、教育系、外語系、農藝系、動物科學系、基礎教學部、中專部等9個教學機構和1個高等成人教育學院、2個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1個農業博士工作站、1個智慧農業研究院、1個農村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協同創新基地,1個普通話水平測試站,開設小學教育(其中五年制小學教育為帶編制定向培養)、學前教育、軟件技術、云計算技術與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新能源汽車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寵物臨床診療技術、體育保健與康復、老年服務與管理、建筑工程技術、園林技術、會計電算化、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整形技術、影視多媒體技術等63個專業,全日制各類在籍生7320人,成人教育在籍學生11030人。學院主辦的《學報》面向國際國內公開發行。
為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幫助學生升入高一級院校深造,學院實行“獎貸助勤補免+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分別是國家獎學金(獎勵特別優秀的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專科在校生,每生每年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資助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本專科在校生,每生每年5000元)。國家助學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本專科在校生,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3300元)。國家助學貸款(政府主導、金融機構向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的免擔保、免抵押信用貸款,用于解決在校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每生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在校學習期間利息全部由財政貼付)。基層就業國家資助(對中央高校應屆畢業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地方高校畢業生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由各地參照中央政策制定執行)。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國家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招收為士官的高校學生實行學費補償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服義務兵役前正在就讀的高校學生(含新生),按國家規定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后自愿復學或入學的實行學費減免。對退役一年以上,考入高校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學生實行學費減免。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綠色通道(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新生如暫時籌集不齊學費和住宿費,可在開學報到期間,通過學院開設的“綠色通道”先辦理入學手續。入學后,學院資助管理中心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困難認定,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除此外,學院還設有院級獎學金、特困補助、勤工助學崗位(特困學生全覆蓋),對孤兒等特困學生按照學院規定經過審批后予以減免學費,以激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勤奮學習、勇于實踐、提升技能水平。
學院與安徽農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所本科高校聯合開展針對在校生的本科學歷教育,全力幫助應屆畢業生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升入本科高校繼續深造。
長期辦學實踐過程中,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凝練了“開放共贏、創新立業、拼搏崛起”的學院精神,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勤學、善思、勵志、踐行”的濃郁學風,營造了“安靜、整潔、文明、有序”的育人環境。
學院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辦學”的發展道路,狠抓學生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學院現為國家和安徽省首批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示范基地、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實訓基地、安徽省中職骨干教師農林畜牧類培訓基地、安徽省農民創業培訓基地,先后獲得安徽省文明單位、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2016年以來,先后榮獲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宿州市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宿州市園林綠化先進單位、宿州市文明單位、宿州市直機關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優秀單位、宿州市市直“五好關工委”等榮譽稱號。2017年7月,農業部批準我院為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獲此殊榮高校。
學院正認真貫徹落實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創新,朝著創辦“特色鮮明、主干突出、質量優良、實力靠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闊步邁進。
(3)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簡介:銅陵職業技術學院于2000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是銅陵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教育部高職專科人才培養評估優秀學校、全國“1+X證書”試點院校。學院占地1051畝,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含在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萬余人、電大成人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教職工445人,其中高級職稱108人、“雙師型”教師257人,省級高水平教學團隊、名師、專業帶頭人等21人(個)。
學院融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訓為一體,培養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設有銅陵電大、管理系、經貿系、醫學系、護理系、信息工程系、藝術傳媒系、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基礎部、思政部、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12個教學單位。高職開設護理、會計、計算機應用技術、室內藝術設計、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等51個專業,包括1個國家骨干專業、1個全國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3個省級高水平專業、15個省級特色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電大開設本科專業44個、專科專業39個,涌現出一批適應區域發展、特色鮮明、辦學水平和就業率高、工學結合優勢凸現的專業。
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持續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構建完善以體現職業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建有總面積5萬平米的綜合實訓中心和83個實驗實訓室,包括1個國家重點實訓基地、1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實訓基地、1個省首批對臺交流基地、6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室、2個大師工作室,設備價值1.4億元。與銅陵有色、銅化集團等240余家行業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181個,包括13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實訓基地。三年來,學生在各類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1個,省級一等獎8個、二等獎40多個,就業率保持在94%左右,近兩千名畢業生留銅就創業,面向地方開展職業培訓、繼續教育、技能鑒定共計26000多人次,2700多名大學生通過創業培訓,師生在全國全省創新創業大賽中獲一等獎(金獎)3個、二等獎(銀獎)6個。創業學院獲批為省級創業學院,銅雕藝術研究院成為安徽省首批對臺交流基地。
學院先后榮獲教育部高職專科人才培養評估優秀院校、安徽省教育廳人才培養個性評估優秀院校、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第一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連續多年獲省職業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等多項榮譽。
未來四年,學院將致力于建設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堅持立足銅陵、服務皖江、面向長三角的辦學定位,以專科層次職業教育為主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實施“1+4”發展戰略,即1個中心“培養德技雙馨、產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4大工程“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工程、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程、高品質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高層次內部治理優化工程”。重點打造“電子信息專業群、智能制造專業群、康寧養護專業群、文化創意專業群、互聯網+商貿專業群”等5個產教深度融合、服務銅基產業的高水平專業群,實現人才培養質量、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水平、服務發展能力、技術服務能力、內部治理水平、國際交流合作層次全面提升,把學院建成省內高水平、國內有影響、國際可交流的綜合性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時間截止到2020年4月)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