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是四線城市,是山東省地級市,位于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營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截至2016年底,東營市下轄3區2縣,總人口213.21萬人。
1983年10月15日,東營市正式掛牌。 東營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東營還是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孫武故里、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和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
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志公布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東營排名第31。
建市初,全市劃為東營、牛莊、河口3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3個鎮、55個人民公社,1780個生產大隊。1984年撤社改鄉、撤隊改村。1987年6月,牛莊區與東營區合并為東營區。此后多次進行鄉鎮規模調整,撤、并一些鄉鎮。
據市民政局2016年12月底統計,全市有5個縣區;26個鄉鎮(24個鎮、2個鄉),14個街道辦事處;186個居民委員會,1781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東營區有6街道4鎮(文匯街道、黃河路街道、東城街道、辛店街道、勝利街道、勝園街道,牛莊鎮、六戶鎮、史口鎮、龍居鎮),有村民委員會201個,居民委員會124個;河口區有2街道4鎮(河口街道、六合街道,義和鎮、仙河鎮、孤島鎮、新戶鎮),有居民委員會10個,村民委員會178個;廣饒縣有2街道7鎮(廣饒街道、樂安街道,大王鎮、稻莊鎮、丁莊鎮、李鵲鎮、大碼頭鎮、花官鎮、陳官鎮),有居民委員會20個,村民委員會557個;墾利區有2街道5鎮(墾利街道、興隆街道,勝坨鎮、郝家鎮、永安鎮、黃河口鎮、董集鎮),有居民委員會14個,村民委員會333個;利津縣有2街道4鎮2鄉(利津街道、鳳凰城街道,北宋鎮、鹽窩鎮、陳莊鎮、汀羅鎮,明集鄉、刁口鄉),有居民委員會5個,村民委員會512個。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有居民委員會13個。市政府駐地東營區77號。
位置境域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土地總面積8243平方公里。
東營地質地貌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
東營地形 泰山巖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莊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東營市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東營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于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于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洼過渡地帶;淺平洼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洼處;海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
東營氣候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基本氣候特征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晚春回暖迅速,常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有時受臺風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冬季,天氣干冷,寒風頻吹,多刮北風、西北風,雨雪稀少。主要氣象災害有霜凍、干熱風、大風、冰雹、干旱、澇災、風暴潮災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206天,不小于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
東營土壤
東營市土壤分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及水稻土五個類別。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區域,占東營市土壤面積的4%左右,是東營市糧棉菜高產穩產區。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南褐土區的低洼處,占東營市土壤總面積的0.6%,該土壤適種小麥、玉米、高粱等淺根作物,在農業上是較有潛力的土壤類型。潮土占東營市土壤面積的59%,是東營市主要的耕種土壤,經耕作改良適種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鹽土在近海呈帶狀分布,占東營市土壤總面積的36%,自然植被有蘆葦、黃須菜、茅草、蒿子等,以開發水、牧養殖(植)為主。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利津、墾利老稻區,占土壤總面積的0.2%。
東營水文
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里。
東營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干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
東營海域
東營市海岸線北起順江溝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412.67公里,約占山東省海岸線的1/9。
“0”米至岸線灘涂面積10.19萬公頃。負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較為平坦,淺海底質泥質粉砂占77.8%,沙質粉砂占22.2%。海水透明度為32~55厘米。海水溫度、鹽度受大陸氣候和黃河徑流的影響較大。冬季沿岸有2個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圍為0~5海里,鹽度在35‰左右;春季海水溫度為12℃~20℃,鹽度多為22‰~31‰;夏季海水溫度為24℃~28℃,鹽度為21‰~30‰;黃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溫低鹽水舌。東營海域為半封閉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屬不規則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現的高低潮差一般為0.2~2米,大潮多發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過5米。易發生風暴潮災,近百年來發生潮位高于3.5米的風暴潮災7次。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