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是五線城市,位于甘肅省東南端,東接陜西省,南通四川省,扼陜甘川三省要沖,是連接蘭白、對接成渝、銜接關天三大經濟區的戰略通道,西北—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聯結地,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陜西,南通四川,扼陜甘川三省要沖,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現轄1個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全市共195個鄉鎮,其中140個鎮、55個鄉(含4個民族鄉),3167個村委會,140個城市社區,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7.42萬(2017年)。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于長江水系并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濕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濕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濕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于禮縣大堡子山;隴南也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文縣白馬人被譽為“東亞最古老的部族”。此外,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2017年末,全市總人口287.42萬人,出生率13.80‰,死亡率7.46‰,人口自然增長率6.34‰。常住人口262.3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5.2萬人,城鎮化率為32.48%。隴南市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地區,有漢、回、藏、蒙等3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7.8%,少數民族總人口為6.13萬人,占總人口的2.2%。其中,回族人口3.9萬人,藏族人口2萬人,分別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3.6%和32.6%。
隴南市現轄1個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全市共195個鄉鎮,其中140個鎮、55個鄉(含4個民族鄉)。3167個村委會,140個城市社區。
隴南立體氣候差異大,農作物種類多,農村群眾大面積種植冬小麥、玉米、馬鈴薯等大宗糧食作物。隴南農業的優勢主要在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2017年全市農牧特色產業產值107.33億元,人均特色產業收入2800元以上,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糧食生產
2017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107.55萬噸,自2007年以來的連續十年增長,這是建國以來我市糧食增產最快最好的時期。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6元,增長9.0%。
產業發展
隴南農業特色產業分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四大長效性主導產業。畜牧、蔬菜、茶葉、蘋果、馬鈴薯五個區域性優勢產業。食用菌、水產、蠶桑、烤煙、銀杏、苗木、魔芋、蜂蜜等地方性特色產品。
截止2017年,全市以核桃、花椒、油橄欖為主的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715.805萬畝、掛果面積341.88萬畝。
核桃:2017年新增核桃栽種面積15.26萬畝,總面積425.34萬畝,掛果面積142.45萬畝。2017年核桃總產量10.67萬噸,產值21.34億元。
花椒:2017年新增花椒種植面積12.28萬畝,總面積230.52萬畝,掛果面積179.69萬畝。2017年花椒總產量3.53萬噸,產值39億元。
油橄欖:2017年新增油橄欖栽種面積5.27萬畝,總面積59.94萬畝,掛果面積19.74萬畝。2017年油橄欖總產量3.8萬噸,產值18320億元。
隴南市安全教育平臺作業登錄入口:https://longnan.xueanquan.com/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