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愛學習 > 正文

景德鎮是幾線城市 最新城市等級劃分

更新:2023-09-17 08:52:00 高考升學網

一、景德鎮是幾線城市

景德鎮是四線城市,別名瓷都,江西省地級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

二、景德鎮相關簡介

自然地理

景德鎮市位于江西東北部,土地面積5256平方公里,緊鄰安徽省。座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形似盆地。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米。河川縱橫交錯,第二長河流昌江,全長210公里,自北向南越境而過;最長河流樂安河,全長240公里,向北匯入鄱陽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66.66%。

歷史沿革

景德鎮在春秋戰國時期地屬楚國東南境,秦屬九江郡番縣,漢屬豫章郡鄱陽縣,三國時為吳地,東晉設鎮,始稱“昌南”,漢易名“新平”,轄于江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梁”,北宋趙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定名“景德鎮”,轄于浮梁縣。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解放,隨后從浮梁縣分出,置景德鎮市,1960年,浮梁縣并入景德鎮市,成為市郊區。1983年7月,上饒地區的樂平縣、原波陽縣(即鄱陽縣)的鲇魚山鄉和荷塘墾殖場同時劃屬景德鎮。1988年10月,浮梁縣恢復建制。1992年9月,樂平縣被批準撤縣建市(縣級市)。

人口區劃

景德鎮市下轄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有13個街道、39個鄉鎮、218個社區居委會、473個村委會。據人口抽樣調查,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6.4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9.8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13‰。

區域交通

景德鎮市位于“六山”“兩湖”(廬山、黃山、九華山、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及千島湖、鄱陽湖)的中心區,擁有皖贛鐵路,杭瑞、景鷹、德昌、景婺黃四條高速公路,2017年12月28日九景衢鐵路開通,景德鎮機場是全國100個重點支線機場之一,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形成,交通便捷。

經 濟 縱 覽

綜合實力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78.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60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38.4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386.23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占比為6.1:49.9:44.0,與上年的6.0:54.3:39.7比較,一產占比上升0.1個百分點,二產占比下降4.4個百分點,三產占比上升4.3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2910元,增長8.0%。全市財政總收入123.21億元,增長6.4%;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6.70億元,下降2.3%。

工業

2017年,工業經濟加速崛起,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達133戶,焦化突破百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8.9%。主要亮點:一是航空產業增速加快,規上直升機及通航產業增加值增長44.5%,增速比上年加快14.4個百分點。二是精細化工及生物醫藥產業增長較快,規上精細化工及生物醫藥產業增長27.4%。

農業

2017年,全市農業總產值92.59億元,比上年增長4.3%。糧食產量66.19萬噸,增產2.3%,實現“十四連豐”。蔬菜播種面積32911公頃,產量105.44萬噸,增產3.0%。茶葉種植面積10867公頃,產量9174噸,增產19.0%。

市場消費和對外貿易

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93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5.21億元,增長12.2%;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0.72億元,增長11.0%。全年新簽合同外資項目9個,實際利用外資2.05億美元,增長9.0%。全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5454.87萬人次,增長37.0%;旅游總收入528.89億元,增長47.2%;旅游創匯2.85億美元,增長47.3%。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889.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03.35億元,增長139.4%,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67.8%。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速迅猛,增長347.4%,固定資產投資的三次產業比例為4.3:57.8:37.9。

特 色 經 濟

陶瓷

陶瓷是景德鎮的立市之本,稱都之源。中國自公元10世紀開始向朝鮮、日本和歐洲傳播制陶技藝和工業文明,已成為西方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工業城市之一。昌南—China—中國,陶瓷與國齊名,景德鎮既是世界陶瓷的圣地,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元代忽必烈稱帝前設置浮梁瓷局,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年設御窯廠,御瓷生產迄今已有640多年。在漫長的歲月中,景德鎮博采眾長,廣泛吸納全國各地名窯精華,生產的瓷器逐漸形成了“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

景德鎮市陶瓷大家云集,專業人才濟濟,目前全市擁有一大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陶瓷工藝美術專業教授,省、市高級工藝美術師和民間陶藝人,再加上從事陶瓷行業的十多萬大軍,以及每年吸引過來創作交流的成千上萬境內外陶瓷藝術家,形成了龐大的、豐富的陶瓷隊伍。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陶瓷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瓷博會期間,進館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外貿訂單1.86億美元,增長3.6%;內貿訂貨10.94億元,增長2.5%;其中現場交易7419.46萬元,增長97.9%。

汽車

在市委市政府的“3+1”產業政策的有力支撐下,以打造“汽車小鎮”為契機,不斷完善汽車產業鏈,發展新能源汽車,力爭建成集整車與與發動機產、供、銷、研與一體的汽車產業制造基地。2017年,生產汽車10.1萬輛。

航空

搶抓國家和江西省加快推進通用航空、軍民融合、特色小鎮發展的歷史機遇,依托獲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批復同意的景德鎮直升機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方案,圍繞“百億投資、千億產業”的目標,大力培育發展航空產業。2017年直升機及通航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5%,逐步成為引領我市工業發展的新動能。

旅游

景德鎮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生態資源,突出文化和生態特色,以陶瓷文化為引領,大力發展旅游產業。2017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454.87萬人次,增長37.0%,實現旅游總收入528.89億元,增長47.2%。連續14屆成功舉辦的瓷博會,成為深化貿易合作、擴大人文交流、展示瓷都形象的重要會展品牌。隨著九景衢鐵路的開通,千年瓷都進入動車時代,僅2018年元旦期間,景德鎮的鐵路日均客流量達到去年同期5倍。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A級景區19個,其中,5A級景區1個,即:古窯民俗博覽區。

社 會 事 業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

2017年,全市在校學生數29.46萬人,較2016年增加0.74萬人,增長2.6%。其中,高等教育學生數3.39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生數0.75萬人,普通中學學生數未9.79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0%。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2017年,全市電影放映單位數10個,專業劇團2個,演出591場,觀眾達103.3萬人次;擁有公共圖書館共5個,總藏書量達108.1萬冊。

百 姓 生 活

收入水平持續提高。

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83元,比全省的31198元多3085元,比上年增長9.1%;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5元,比全省的13242元多1853元,增長8.8%。

消費水平持續提高。

2017年,城鄉居民消費領域不斷拓寬,消費由滿足生存需要向著享受型和發展型轉變,交通、通訊、文教娛樂、休閑旅游等成為消費的主要熱點。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811元,比上年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51元,增長7.6%。全市限上企業商品零售中,中西藥品類、汽車類、通訊器材類等消費領域零售額均實現了10%以上的增速。

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

2017年末,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和340元。完成13126套(戶)城市棚戶區改造,發放廉租補貼4531戶。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上調5.5%左右,養老金實現“十三連增”。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90萬人;失業保險基金征繳額2360萬元。

生活環境持續優化。

2017年末,全市森林覆蓋率66.66%;全年空氣優良率91.4%,全省第一,PM10平均濃度6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PM2.5平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下降4.7%;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達標率91.7%。加快城市建設,形象進一步提升。緊鑼密鼓推進了昌南拓展區、高鐵商務區、贛東北綜合物流園、西城區水系治理、城市出入口、地下綜合管廊、城市道路、街區改造、綠化提升、棚戶區改造等重大項目,著力改善城市面貌。

園 區 建 設

目前,我市擁有三個工業園區,分別是國家級的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獨具特色的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和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樂平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園區的承載能力和集聚效應不斷增強。

企業資產不斷擴大。

2017年末,全市工業園區企業資產高達1109.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分園區看,高新區資產總計729.5億元,增長9.9%;陶瓷工業園區資產總計142.9億元,增長0.2%;樂平工業園區資產總計236.9億元,增長41.1%。

工業生產增長穩健。

2017年,全市工業園區內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8%。分園區看,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增長5.8%;樂平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1.3%;陶瓷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9.0%。

主營業務收入上新臺階。

2017年,全市工業園區內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54.6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66.0億元,增長15.1%。分園區看,高新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4.8億元,排名全省工業園區第17位,增長10.2%;樂平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8.9億元,排名全省工業園區第28位,增長16.8%;陶瓷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1.0億元,排名全省工業園區第46位,增長9.0%。

縣 域 發 展

樂平市

樂平,位于江西省贛東北腹地,處贛東北丘陵山地向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樂安河中游地區。地理坐標北緯28°42′14〞—29°23′24〞,東經116°53′36〞—117°32′40〞,屬東8時區。市域東鄰德興市、婺源縣,西毗鄱陽縣,南連弋陽縣、萬年縣,北接昌江區、浮梁縣。境域大體呈圓形,東西寬約58公里,南北長約56公里,市域總面積1980平方公里。全市共設2個街道辦、15個鎮、1個鄉、1個農科園和1個大型水庫管理局。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94.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85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8.11%;全市常住人口84.8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7.6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6.18%。

歷史發展源遠流長。樂平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棲息,春秋戰國時期先后屬吳、越、楚,初屬番邑,后屬余汗縣,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拆余汗縣東北境置樂平縣,治銀城堡,因“南臨樂安江,北接平林”而名,寓意“歡樂太平”。195年縣治遷洎口(今戴村),改名樂安縣,560年廢樂安縣入鄱陽縣,581年以原樂安縣域置銀城縣,仍治洎口,591年廢銀城縣再入鄱陽縣,621年復樂平縣,626年廢又入鄱陽縣,716年重建樂平縣,治長樂水(今銅山港口),883年遷縣城至花靨鎮(今老城區)。1992年9月撤縣設市。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樂平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錳、海泡石、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膨潤土、瓷土、陶粒巖、花崗巖等,是全國四大產錳地之一,是江西省三大產煤基地之一。錳礦主要分布在眾埠雞公山以及南港天子堂一帶,膨潤土主要分布在浯口,該礦點儲量大、礦體淺。石灰石分布廣,品位高,適于生產石灰和水泥。經勘探查明的市西牯牛嶺海泡石礦,為全國首次發現,世界稀有;十里崗和禮林盛產瓷土;樂港小陂等地出優質耐火泥;名口等地有花崗巖、長石、沙頁巖等巖石,可作建筑材料和碾磨器具材料。

地方人文興旺昌達。樂平人文昌達,歷史上涌現了“一王二侯五宰相,兩名狀元威武將,三位榜眼和探花,三百六十進士郞”。樂平文化底蘊深厚,素以“文章節義之幫”著稱于世,這里誕生了與《通志》、《通典》合稱“三通”的《文獻通考》這部流芳千古的巨大史書,以及毛澤東同志一生珍愛的《容齋隨筆》這一垂范后世的歷史佳作;源發了得到周恩來同志以“美、秀、嬌、甜”高度評價的贛劇饒河戲,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藝、繪畫、文學于一體的古戲臺;記載了方志敏、紅十軍等革命先輩留下的光輝足跡。

生態環境優美宜人。樂平生態優美,景色宜人,有藍浸綠染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翠平湖”,有鬼斧神工的國家級4A風景名勝區“洪源仙境”,有規模宏大的“文山石林”,有“小廬山”之稱的避暑勝地“歷居山”。城區已建成東湖、天湖、洪皓森林三大生態主題公園,是市民旅游休閑的好去處。東湖公園以登高山為中心的城市休閑公園,占地近50萬平方米,有山有水、有亭有寺,綠樹與草坪交融,青山與綠水輝映。天湖公園占地30萬平方米,公園內九曲折橋、涓涓溪水、千層疊瀑等景點錯落其中,美不勝收。洪皓森林公園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公園亭臺樓閣,古木參天,建有林間休閑小道、開放式草坪、景觀島、水上棧道、濕地公園、演藝廣場、游船碼頭、花藝大道等景點及配套設施。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樂平千人動員,萬人誓師,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城鄉環境大整治行動,以大規劃促大投入、以大手筆促大變化。2017年,實施了美麗集鎮建設“133”工程,打造了洪巖、后港、鎮橋、禮林、眾埠等一批精品集鎮和陳家塢、黃柏山等一批精品村,拆除了贛東北批發大市場違章建筑,修復了西后街、宮保巷等背街小巷,喚醒了老街區的歷史記憶。如今,城鎮整潔有序、充滿活力;農村清新自然、令人向往。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樂平在省委省政府、景德鎮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握大勢、砥礪前行,對標對表,久久為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階段。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306.7億元,增長9%;財政總收入40.3億元,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420億元,增長13.5%;實際利用外資6972萬美元,增長9.9%;外貿出口20億元,增長2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9億元,增長1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20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1元,增長8.7%。

社會事業有聲有色。樂平入選中國縣域經濟300強、全國返鄉創業示范縣(市)、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單位、江西省產城融合示范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省級和國家級評估;全力爭取到了“昌景黃”高鐵預留樂平設站。全力實施“產業+金融”、健康、教育、就業、保障等九大扶貧工程,打好精準幫扶組合拳,實現了建檔立卡戶看病不花錢、上學不繳費、就業不離鄉、保障不用愁、增收不擔心。成功舉辦了第五屆文化藝術節,集中展示了樂平民俗文化和城鄉建設成果。

浮梁縣

浮梁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隸屬景德鎮市,地處贛、皖二省交界處,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38個重點縣(市、區)之一,屬高效集約發展區。東鄰婺源縣,西毗鄱陽縣,南交樂平市和景德鎮市昌江區,北連安徽省祁門縣和東至縣。縣域面積2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1萬畝。轄10個建制鎮、8個鄉(含羅家橋鄉)。2017年末,全縣常住總人口31.6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94萬人,城鎮化率47.2%。

歷史悠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縣,始稱新平縣,武德八年新平縣撤銷。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重設新昌縣,縣治改設新昌江口。但由于水患,縣治遷至舊城。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故更名為浮梁縣,從此,浮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縣制歷經多次變遷,1960年,撤縣設蛟潭、鵝湖兩個區并入景德鎮市,1988年11月恢復縣制,中斷三十年的浮梁縣重新恢復,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文化厚重。浮梁古為望縣,自古以瓷茶文化聞名于世,被譽為“世界瓷都之源,中國名茶之鄉”。陶瓷上孕育了千年窯火不息的瓷都景德鎮,茶葉上創造過“浮梁歙州,萬國來求”、“浮梁之茗,聞于天下”的盛況,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下了“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浮梁功夫紅茶1915年榮獲“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0年周恩來總理把浮梁茶作為國家禮品茶送給外國領導人,1997年浮梁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茶之鄉”,后又被評為“中國名茶之鄉”。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傳統村落1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7個。

生態秀美。浮梁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風光明媚;境內平原、山區、丘陵差錯,水網密布,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擁有數百種野生動物和上千種野生植物,森林面積355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1.04%,為省十佳綠色生態縣之一,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縣,被評為國家生態縣,有國家級生態鄉鎮15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鄉鎮15個,省級生態村32個。

產業完整。“一園四基地”工業發展平臺初具規模,陶瓷、機械、電子、礦產和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特色鮮明。茶葉、油茶、優質稻、森林蔬菜、花卉苗木等生態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被列為全國無公害茶生產示范基地縣和全國茶葉標準化示范縣。組建了浮梁縣旅游發展集團公司,整合了全縣優質旅游資源,全域旅游發展形勢良好。擁有國家4A級景區3個,形成了以高嶺—瑤里景區、古縣衙景區和皇窯景區為龍頭,雙龍灣生態園等休閑農業和嚴臺、滄溪、禮芳、進坑鄉村游為補充的旅游發展格局。有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1個,全國特色小鎮1個。

區位優越。地處六山二湖(黃山、九華山、廬山、武夷山、龍虎山、三清山;鄱陽湖、千島湖)和五大世界文化遺產(廬山、三清山、黃山、宏村、西遞村)的中心位置,距離均在250公里以內。杭瑞高速(景婺黃)、濟廣高速(景鷹)及祁黃高速穿越縣境,擁有高速公路進出口6個,形成直達上海、杭州、武漢等大城市“半天經濟圈”。206國道、皖贛鐵路縱貫全境,景德鎮機場距縣城僅3公里,航班直飛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隨著景北大橋的建成通車,縣城與市區實現“零距離”。

人文和諧。浮梁民風淳樸,社會和諧安定。自古有尚學興教之風,唐代就辦有縣學。“家無隔夜糧,也要送子上學堂”,“士趨詩書、矜名節”,“歷代衣冠人物之盛甲于江右”。淳雅的風尚民情,使得浮梁人才輩出,代不乏人,秦漢間吳芮,曾任番縣縣令,后被封為長沙王。唐代,官居兵部員外郎薛仲佐,以“處事果斷,嚴以律己”而著稱于世。近年來,浮梁縣高度重視“平安浮梁”建設,社會和諧穩定,2017年第三次被中央綜治委授予“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榮譽稱號,并首次獲得全國綜治最高獎項“長安杯”稱號。

經濟發展。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打造生態樣板,建設旅游勝地,做美山水城市,努力把浮梁建成對話世界的后花園,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綠色發展的樣本”的發展定位,開放進取,務實創新,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5.2億元,比上年增長9.0%;財政總收入14.6億元,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85.7億元,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億元,增長12.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2元,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25元,增長9.2%;實際利用外資5252萬美元,增長9.0%;引進內資138.7億元,增長12.5%;全年接待游客915.7萬人次,增長15.1%;實現旅游總收入68.7億元,增長15.1%。2017年,浮梁縣被授予“2016年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先進縣”稱號,這也是從2007年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以來,浮梁連續十年獲此殊榮。

珠山區

景德鎮市珠山區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東北與浮梁縣毗鄰,西南同昌江區接壤,昌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區行政區劃面積1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萬,下轄1個鎮,9個街道。

歷史沿革。珠山,原名立馬山,秦朝番君吳芮曾登山立馬,故得名。環山四周,山勢逶迤,蜿蜒呈五龍奪珠之狀,自唐代始易名為珠山。區轄地歷朝為古鎮之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縣,先后屬新平、新昌、浮梁縣領轄。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趙恒詔諭將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珠山隸屬景德鎮境地。1970年3月設區,始稱景北區。1979年3月改稱珠山區。

交通通訊。碗贛鐵路穿境而過,九景高速、杭瑞高速、景鷹高速等公路網四通八達,秀麗昌江300噸船舶直通昌江,羅家機場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航班,九景衢高鐵站坐落于珠山區,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通訊發達,程控電話網、移動、聯通、寬帶等通訊網點密集。

風景名勝。地處六山兩湖(黃山、九華山、廬山、龍虎山、三清山、武夷山、鄱陽湖、千島湖)風景區的中心,是全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所在地。有氣勢巍峨、金碧輝煌的龍珠閣,有名貫古今、獨步天下的御窯遺址博物館,有幽雅靜謐、風景迷人的蓮花塘,有明清時江南民間建筑的代表祥集弄民居,有花園式休閑廣場,以及多處古樸典雅的民俗里弄與世俗建筑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詩的神韻。

人文歷史。明代吳昊的“流霞盞”馳名天下,青花大王王步、雕塑家曾龍升的精湛技藝,近代“珠山八友”的揮毫潑墨、淹貫百家,為珠山增添了靈性與魅力。豐富的陶瓷歷史文化,千年窯火不熄,創造出無數“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精美絕倫的瓷器,將一個江南小鎮推向世界。

經濟發展。2017年,珠山區地區生產總值225.5億元,比上年增長8.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額128.67億元,增長1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34億元,增長10.5%,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56.67億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40元,增長8.9%。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占比調整為0.3:32.0:67.7。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帶動了電商物流快速增長。互聯網+”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帶來新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網絡約車、網購等新型服務模式不斷釋放消費潛力。

社會發展。全年民生支出8.19億元,比上年增長29.8%;新增城鎮就業4811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137萬元;投入教育經費2.66億元;低保標準提高到550元。落實城鄉醫療救助2.84萬人次,救助金額1300.91萬元。與此同時,人事、統計、信訪、科技、環保、防汛、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愛國衛生、老齡、殘聯、人防、檔案、機關事務管理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昌江區

2017年,昌江區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全區完成生產總值230.8億元,比上年比增長8.6%;財政總收入12億元,增長7.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44億元,下降3.5%;固定資產投資255億元,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48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65億元,增長12.3%;全區電子商務交易額122.14億元,增長225.3%;外貿出口12.16億元,增長32.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1元,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06元,增長9%。

工業經濟企穩向好。圍繞航空、汽車、陶瓷等支柱產業和昌飛、北汽、電廠、焦化等市屬重點企業抓好配套,積極引進產業相關的上游下游企業,形成地區產業鏈。在發展工業時堅持“保存量、抓增量”,在抓好現有規模企業的服務和調度的同時,注重培育新的規模企業。認真排查,摸清家底,對有一定實力的中小企業,主動上戶對接,宣傳申報規模以上企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詳細介紹有關扶持政策,調動企業申報的積極性,2017年新增了新開五金、景益塑料、美凱精沖三家規模企業。風益高分子的“非金屬固體廢物再利用技術”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行業標準,誠德電子成功申報高新企業,藝峰特陶、玉柏陶瓷、聯晟電子申報全省“專精特新”企業,遠航物流成功打造“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生態農業增效。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鼓勵發展糧食蔬菜、特色種養等適度規模經營,2017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家庭農場15家。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新型業態,打造了“百荷園”、“尚康庭”等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吸引了大批游客參觀和體驗。

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完善月亮湖、荷塘紅色教育基地和郭璞峰、旸府灘等度生態景區基礎設施。景德鎮陶瓷文化藝術館創建3A工作穩步推進。國慶黃金周期間,西河灣濕地公園迎來20萬游客。全年區內旅游達1219萬人次,旅游收入105億元。

脫貧攻堅扎實有效。千方百計籌集資金1114.37萬元,落實扶貧貸款1500萬元,實施差異化、精細化、“滴灌式”幫扶,“產業+金融”扶貧712戶,“財園信貸通”扶貧97戶,對194戶貧困戶危舊房進行維修改造,省級貧困村徐灣村實現“摘帽”。

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參保分別覆蓋6.14萬人、9.74萬人,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340元。

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啟動城區學校提質改造,余家希望小學、三河小學教學樓投入使用。新征教育用地155.76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全省第六、全市第一的好成績通過國家督導評估。進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昌江一中二本上線率達48.4%。

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圓滿完成全國“兩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金磚國家峰會等重要時間節點,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期間信訪維穩安保任務。深入推進“平安昌江”建設,全域推進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妥善化解國家和省、市交辦的21件信訪積案,依法整治越級、重復、惡意等非訪行為。

三、關于景德鎮的相關文章推薦

景德鎮陶瓷大學是本科嗎

景德鎮社保查詢個人賬戶登陸入口

景德鎮安全教育平臺登陸入口

2020年景德鎮中考體育項目及考試評分標準詳細說明

景德鎮稅務局上班時間安排,稅務局周六周日上班嗎

景德鎮陶瓷大學是公辦還是民辦

最新景德鎮產假多少天,景德鎮產假國家規定

景德鎮退休金計算方法,景德鎮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2020年景德鎮房價預測,景德鎮未來房價走勢是漲還是跌

景德鎮陶瓷大學王牌專業 比較好的特色專業名單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

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白丝袜 | 亚洲五月天激情在线观看 | 在线看黄a∨无毒网站免费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